周易乾凿度易经变化的3条核心规律,

第56篇读书杂谈之《周易.乾凿度》《周易.乾凿度》:易经变化的3条核心规律,学易的人要谨记《周易.乾凿度》:把握阴阳变化的3条规律,学习易经就开窍《周易.乾凿度》这本书,有些学者人认可,有的学者认为是伪书,文章中的孔子曰,应该是假借孔子为言。不过,我研究过几个版本的易经,从《周易.乾凿度》中,倒是能找到一些有含金量的知识点。毕竟从古至今,研究《易经》的人很多,尚没有一个人能把《易经》完全研究透彻,这是《易经》的本质决定的。易之万变,岂能是一家之言可以说透呢,这么简单就被研究透,那就不是《易经》了。从这个角度看,《周易.乾凿度》是研究《易经》的一种视野,乾,为天;凿,是路。寓意为,开辟通向天之路,对后人起到指引作用。《周易.乾凿度》提出易经变化的3条核心规律,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抓住核心,才更容易理解易理,以下这几条规律,学易的人要谨记。1、在太极之前,尚有四变。我们熟悉的易经变化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周易.乾凿度》记载,在这之前,尚有四变。也就是无极的领域,也孕育着变化秩序。“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混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一变为太易,这个状态《庄子》说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无中生有,未见气也;二变为太初,太初有道,气之始也;三变为太始,太始有形,是隐性的形;四变为太素,太素有质。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这四变,仍然在混沌中未分离,看不见,听不到,循不得,即宇宙孕育万物的根源。在这之后,太极分离为阴和阳,才出现后面的演变。学习易经的人,要注意这四变,有助于理解后面的彖变之数。2、重卦与爻位的变化规律。《周易.乾凿度》说,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乾。究,是穷、尽的意思。八卦的基础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皆是三条爻组成,代表事物发展的一个完整小循环:开始,壮大,消退,无限循环。其中,乾坤相生,既然: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乾。那么,与之对应的坤,亦是如此,因而重之,有六画而成卦。所以,重卦后的六十四卦,皆是六条爻。六爻,从下往上,依次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周易.乾凿度》曰:“物感以动,类相应也。”初爻和四爻;二爻和五爻;三爻和上爻,这是相应。我们在看别人解卦时,常常听说“有应”,有应的变化规律,就是从这里来的。“初难知,上易知,二多誉,五多功,三多凶,四多惧。”这句话则解释了不同变化阶段的特征。3、彖变之数:阴阳彖变之数若一,皆为十五。易经中,阴阳的变化如何与数结合起来?《周易.乾凿度》曰:“易变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则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阳动而进,阴动而退,阳以七为彖,阴以八为彖。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7+8=15阳变七为九,阴变八为六,合起来仍然是十五。9+6=15所以阴阳无论怎么变,都是“彖变之数若一”,始终是十五。洛书的九宫图变化原理,即是阴阳一进一退,一生一消的变化之道,九宫格横竖斜相加,都是等于15。《周易.乾凿度》曰:“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五音、六律、七宿,由此作焉。八卦之生物也,画六爻之移气周而从卦。”把握阴阳变化的3条规律,学习易经就开窍,有规律可循了。每天解读一篇经典,喜欢的朋友,可以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