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听了3种关于《易经》的视频,(曾仕强、傅佩荣、倪海厦)南师的《易经杂说》是我读的第一本研究《易经》的书。
不愧是“杂说”,果然很杂,但杂得很大气磅礴,超级有料,我尽量把我吸收到的、厉害的部分,梳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1、儒家与道家
南师讲:“孔子继承了鲁国文化的系统(周公封鲁),道家继承了齐国文化的系统(姜子牙封齐)。”
我好像忽然明白了儒家和道家文化分别是什么范儿。
周公是谁?天潢贵胄。
姜太公是谁?高手在民间,70岁的时候虽然一肚子学问,但还一无是处地闲居在家。
难怪曾师说孔子是太阳,发扬乾卦。老子是月亮,发扬坤卦。一个明着讲,一个暗着讲。
我再顺着上面的话往下理解,用更接地气地、更现代一点的话说就是,假如你毕业后就想在体制内,是公务员,那你怎么修行自己,有利他的心?学儒家。
假如你是高手在民间,那你怎么修行自己,怎么进阶,怎么利益众生?用道家。
举个例子,傅佩荣教授就很儒家,很大学、中庸。倪师的为人处世风格就偏道家,很不拘一格。
2、学《易经》能厉害到什么地步?
一个人学《易经》能厉害到什么地步?南师借道家的八个字来说:“宇宙在手,万化由心。”
也就是说,如果谁搞懂了《易经》里讲的大原则、大法则,宇宙间什么复杂的现象他都明白了。
但有一个问题,古人说“察见渊鱼者不祥”,眼睛太厉害了,水里有几条鱼都看得清楚,并不是福。
可见一个人很无知是个问题,但知道的太多也是问题。
那是不是不敢学《易经》了?倒也不必。
南师认为,真的高度修养,是你“明明知道但是当作不知道”,由绝顶的智慧而变成糊涂,就化解了“知道太多”的问题。
想起曾仕强教授讲过:“别人问刘伯温,为什么你什么都知道,还被整那么惨啊?他答,如果我什么都不知道,岂不是更惨?”
现在想想,刘伯温被整,其实大概是“察见渊鱼者不祥”吧。
当然,普通人学《易经》也学不了那么厉害,但学一点就有一点的收获。就我自己来说,学了一年,自我感觉确实比以前的自己通透。
南师讲的好内容还有很多,后面慢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