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一本修行的书
《易经》历来被奉为中华“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可以这样说,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长河中,还没有任何一部经典能与《易经》媲美。那么,这样一部中华文化的经典,为什么长期得不到大众应有的重视呢?
其中重要的原因,一是《易经》被占卜的外衣包裹得太严实,二是《易经》语言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文字过于深奥和晦涩,读者感觉“很难懂”。三是《周易》根本就不是用来学的,而是用来修的,她是一本修行的书。
研究《周易》的学者只是领悟其中的生活哲学化的一面,最多领悟到修身养性的一面,其真正修行的一面是无法领悟到的。正是基于《易经》的上述特点,近年来解读《易经》的图书可谓层出不穷,有白话,有今译,甚至有图解,但主要工夫是花在对六十四卦的“解读”上,较少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对《易经》作一个全方位的扫描,把《易经》的精髓完整地呈现给现代读者,从而带给现代人更多的启迪和智慧。
易学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宇宙的文化,前古、太古、上古人类的智慧,也蕴涵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甚至更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易经》初读是一本哲学书,也是一本能够用来预测的哲学书。从这个意义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本书。易字由日月所组成,又有变化的意思,故易经也可说是一本关于变化的哲学经典。由于夏朝的《连山易》和商朝的《归藏易》已经失传,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易经指的就是周易。《连山易》以艮卦为首,艮为山,以山作为起点,反映出原始社会的特征。《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坤为大地为母亲,以大地母亲作为起点,反映出母系社会的特征。《周易》则以乾卦为首,乾为天为父,以天作为起点,反映出父系社会的特征。
我们平常所说的《周易》,一般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其中,易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两部分。上经由乾至离等三十卦所组成,下经由咸至未济等三十四卦所组成。每卦由一个卦象、一句卦辞、六或七句爻辞所组成。
《易传》则由十篇文章所组成,分别是《篆》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它们如同为易经加上了翅膀一样,故又称为十翼。这十篇文章从天文、地理、人事等方面,对易经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解释和阐述。用科学的逻辑和唯物的观点,揭示出易经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易传这十篇文章的精彩程度,并不亚于易经本身。所以,我们在读易经上下两经的同时,必须也认真读一读易传这十篇文章。
其实,易经还不仅仅是哲学书,她还有更深的奥秘。要揭开《周易》的秘密,关键还得还原到当时的时代才能通晓。
其一:《周易》由伏羲式所创,经文王和孔子完善而成。伏羲式是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之一,有女娲,有黄帝,有炎帝等,这个阵容很强大,都是开山立派的人物,都有着无数传奇神迹的人物,这些上古时代的人我们不能把他们当作原始社会只会捕猎打渔的人,什么都不懂,其实,按照考古学的研究,上古时代的科技是非常发达的,他们所流传下来的东西是目前人类的科技还无法达到的。因此,把这些掌握先进科技的人当作“半神”来对待是比较合适的。
上一期人类文明的毁灭后遗留下来的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特异功能,有些能飞,能射日,能化身万千,有种种的神迹展现。太极八卦其实也不是伏羲式发明的,伏羲式只是一个发现者,按他的思想层次做了一些加工,仰观天象,俯察地势,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创八卦。
很多专家讲解《周易》的时候,都是把上古人类当作原始先民,从蒙昧的进化过程中发现自然的变化而创作了八卦,他们从这个思考角度去看《周易》,去研究《周易》,思考的起点错了,立足点自然也错了。
上古时代如果是“半神”的人承袭了上一期人类遗留的文明而重新发展创造新的人类文明的话,那么河图洛书,太极八卦有如此巨大的效用就十分好理解了。转换创作者身份的视角,可以为我们揭开《周易》中隐含的巨大秘密。上古人类是有特异功能的一群人,他们与天道直接相应,《易经》的核心思想是天道思想,人要与天相应,人的德要与天的德相匹配,“易以天地准”这些话无不显示《周易》是揭露天地宇宙规律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本身就影响中国几千年之久,他在五十岁时看到《周易》发出概叹,这本书太好了,如果能早些看到的话,我也早就开悟了。然后用了十几年去阐发。
《周易》的思想,写出《系辞传》等一系列注释《周易》的书,由此也可见《周易》非一般人所为。我们知道《道德经》是道家修真典籍,是讲修炼的书,凡修道的必须精读精通《道德经》,而《论语》是儒家修行典籍,凡修儒家的必须精读精通《论语》,这是没有疑问的。儒家是一门修行法门,按照儒家的礼、义、仁、智、信这些道理去做人做事,你就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圣人”境界。同样的道理,如果按照《道德经》的无为法则、上善若水法则、复归于婴儿等原理去修行,就能修出道家的高层次来。所以,我认为,这些上古的典籍其实都是教人修行的书。
其二:《周易》中每一部经,每个爻,每句话都是教你如何修行的。《周易》中有全息思维、阴阳思维、太极思维、五行思维、八卦思维、64卦思维、灵感思维、创新思维等等,而我们知道,思维是分层次的,在不同的层次和境界中,同一种思维有着不同的使用。
比如阴阳思维,我们用之于经济,可以看作健康的经济运行为阳,不健康的经济运行为阴;用之于政治,有阳谋和阴谋之分;用之于心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用之于人际关系,有主动与被动之分;用之于修行,有勇猛精进和拖沓迟缓之分;用之于预测,有明与暗、大与小、动与静、高与低、刚与柔、男与女、内与外、上与下等等的区分。光一个阴阳在不同层次都有展现,只看你的视角在哪一个层次。
研究周易的人你站在哪一个视角去看,就决定了你研究周易的高度和深度。金景芳老先生研究周易七十年,他在最后说,周易我只悟了一句话,那就是“易与天地准”。他说周易中任何一句话都是这句话的注解。也就是说,金老前辈认为易就是讲天道的,是讲天人合一的。但天道到底是讲什么的,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部分学者认为天道是修养心性的,是为人服务的,或是说启迪人生的,都还没有上升到修行的概念上来。伏羲式本就是一个“半神”之人,他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较高特异功夫的人,他就是一个修行的人,在半开悟或开悟的状态下看到河图洛书悟创八卦,原来的八卦是没有文字的,只是符号。而且只有阴爻和阳爻两个符号。有些学者又认为,这两个爻是地平线或是日的影子,是自然界的现象被伏羲式归纳出来的。这又是一个研究视角的问题。
根据《周易》的原理和思维,一物一太极,万物皆为太极,皆分阴阳,皆有五行,任何事物都含有太极、阴阳、五行这些基本的元素。“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就是阴阳,所以道也无处不在。
老子的《道德经》讲:一分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的是“生”字,这其中有着很深的奥秘。有生命的物质才能生呀。一是什么,可以是道,也可以太极,太极是有生命的,道也是有生命的。她是物质的本源,是可以化育万物的。
那么,回到我们前面讲的阴爻和阳爻来讲,这两个爻也是物质,也是有生命的。他们之间相互浸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他们可以演化出八卦,演化出64卦,可以演化万事万物,难道他们还不是有生命的吗?阴阳爻既然是有生命的,他们就可以与人感应,可以影响人,也可以受人影响。
人们在使用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演化出他们的语言与人沟通,也就是卦,或者是动作、语言等告诉你问题的答案,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而熟悉易经语言的人就能翻译出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内容。
另外,就人与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观点来看,《周易》有着贯通天地人三才的太极一元之道,万物同源于太极,对太极来讲,万物为物,人也为物,连天地也为万物,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莫不有性,莫不有命。所以,《周易》把“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作为研究的最高目标。整个宇宙包括天地人在内,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大自然观,为自然之理所支配,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生,物由道而形,人由道而行,其于道一也。
卦讲的是64种修行之道。64卦有64种情境,每一种情境告诉你一个修行的道理。人处于积极的时候应该如何修心,如乾卦;人处于困境的时候如何修心,如困卦、蹇卦、否卦、剥卦、解卦等;人处于损失的时候如何修心,如损卦、益卦等;人有财富的时候如何修心,如小畜卦、大畜卦、大有卦等;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注意什么,如巽卦;人为什么要谦卑,看谦卦;人为什么不可有虚妄的念头,看无妄卦;人在犯错的时候应该如何,看小过卦,大过卦;如果一个修行的人把这些卦的内涵都弄清楚了,内心就不会迷茫,知道如何修好每一步。
修行的人首重德,《周易》中处处讲德。“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处处都是讲德的,就是让你修德行的。把住德往下悟,修行的功夫就会日益提升,最后返本归真,成为一个“真人”。其三:《周易》中处处有修行的思维从修行的角度来看,八纯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每一个卦都代表一系列事物,这些事物都是修行中需要搞清的地方,把八纯卦研究清楚了,很多核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只是实践的问题了。
乾卦象意延伸:把一切积极向上的、圆满的都归为乾卦;
坤卦象意延伸:把一切柔顺的都归为坤卦;
震卦象意延伸:把一切运动的、有情的都归为震卦;
巽卦象意延伸:把一切变化的的都归为巽卦;
离卦象意延伸:把一切依附的、有心的都归为离卦;
坎卦象意延伸:把一切智慧的、悟性的都归为坎卦;
艮卦象意延伸:把一切静止的、清静的都归为艮卦;
兑卦象意延伸:把一切意念的、不圆满的都归为兑卦;八卦象意提供了我们广阔无限的思维空间,提供了我们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经常使用这些思维方式,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修养心性
的能力以及解决在修行中克服阻碍的能力,对不同层面的人们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修行的人在突破层次的时候,最苦恼的莫过于思想或思维的局限。我们在人世间形成了太多的执著与障碍,有太多的牵挂和不舍勾缠着我们,使我们在修行时无法放下有些显而易见的心念,这时,就可以借助《周易》提供给我们的思维方式来解剖心念,找出心念的不合理一面,从而跳出阻碍,提升层次。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也就是处于阴面的时候,可以想到阴中有阳,逆境中包含了积极的一面,我们就可以找出逆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光明的意义,寻找这个意义就可以转换对逆境的看法。此时,逆境不再是逆境,而是一个提供你提升的台阶而已。
当我们执著于圆满时,我们知道阳中有阴,圆满的念头中含有着不圆满的因子,这也是一种执著,只有当内心不把圆满当作目标时,太极的阴阳就能顺利转化,流转自然,你的修行层次又会突破上去。这些无处不在的修行思维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澄明的心,明辨是非,排解忧难,开智开慧,迈向真如之境。百年钻故纸,何时能出头。不了解修行,没有修行实证的人是无法真正看懂《易经》的。
今天我们生命导航系统试着从修行的角度来阐释易学思维以及64卦的64种修行之道,提供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野,扩大我们的眼界和心胸,获得与众不同的心灵享受。
作者:饶文晖
推荐:曼铃
心灵风水·用爱践行
○
曼铃老师
○
心灵风水
人生感悟
课程
生命规划
学习
新浪微博:
易经心灵风水-曼铃老师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