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了明理,书海浩瀚,我们如何选择要读

为什么要读书,古今圣贤已经讲得很多了: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的气质修养,言谈举止,都藏在你读过的书里。读书,是一个人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投资,也是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地最富有的底气。我们都知道要读书,读好书,但是当我们面对浩瀚书海,却又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万一读了不合时宜的书,不但浪费时间,还有可能深受其害,实在是得不偿失。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中国式管理之父,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的这个方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借鉴意义。曾教授告诉我们,要看一本书,先看书名,如果书名是稀奇古怪的,有伤风化的,翻都不翻一下,直接丢掉。如果书名还不错,接下来再看作者,看是谁写的,一看名字,哦,他呀,整天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看,丢掉。一看,嗯,这个人,我以前看过他写的书,还不错。最后看他的目录,如果这个目录不适合自己,那还是要丢掉,还看它干什么。有人说,不行,一定要看完,不然怎么知道它的好坏呢?其实没必要,而且也是行不通的。凡走过,听过,看过的,必留下痕迹,留在你的大脑里面,抹都抹不掉,搞的你整个大脑都乱七八糟。以前是开卷有益,现在可能开卷就受害。如果再不谨慎的选择阅读,真的很危险,有太多事情你宁可不知道,知道就受害。曾教授告诉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认真读一读中国的三部经典。第一本是《易经》,《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是给我们一种思维方式,而且这种思维方式自古至今,一直都在我们精神深处,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世。可是易经要完全看懂,并不容易,因此就有两个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老子,来帮助我们去了解,他们都在讲易经的道理,只是分工不同。第二本是《论语》,修习处世为人之道。孔子是有教无类的,他是替大多数中等智慧的人来解释《易经》中人道的部分,集中体现在《论语》这部书。第三本是《道德经》,老子专门替高等智慧的人讲《易经》中天道的部分,他把《易经》中最难的部分说出来,集中体现在《道德经》这部书。这三部经典代表我们一以贯之的中华大道,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智慧,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领悟践行。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多多读书,多读好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