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推开易经的门四十四系列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书是说把易这个体系记录下来。包括图,包括卦,包括辞。如今的易经的体系缺少了很多图,这是不对的,所以后世注解研究周易的书籍千万万,但都不能会同,就和缺少图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书是不能把所要说的话都记录下来的,仅仅一个连山易,据说就有八万四千言。所以,要读懂易,图,卦,辞,都不能少。言不尽意好理解。言语不能很好的表达主旨。道德经也言,道可道非常道,也是言不尽意的意思,只不过那里的意就是道。易经也有意的,是圣人之意。这也是圣人作易的缘由。不好见,不是不可见。不可见是反问,其实还是可以见的。圣人之意是根据一卦的阴阳之道而立起来的。立象就是卦象和爻象。还有象曰。象曰就是圣人之意。但要从卦象和爻象去验证这个象曰,象曰和卦象爻象的逻辑一致了,就可以探知一卦之意。卦是一定的,卦定则卦意就一定,卦理也是一定的。所以言辞有情伪可以从卦上求。情伪就是真假的意思。卦爻辞到底在说啥,要结合卦去看,卦有象,有数,有理。其中卦的象数理都是确定的,一卦有一卦的象数理,和其它卦是显著不同的。卦爻辞就是从一卦的象数理来的。所以后世解读卦爻辞完全不懂这个道理,不知卦爻辞来源来由根据,只好胡扯八扯了,甚至认为卦爻辞就是历史书,更是搞笑可怜。为啥非得把历史写在卦上,这不是多此一举的事情呀,卦都能发明,记载历史有啥难的。系辞就是说给卦卦爻写辞,不是系辞传的系辞。这个卦爻辞就像现在的说明书一样的。如何理解使用这个卦以及这个爻。其中还有彖曰。都是卦爻辞的一部分。都是为了说清卦以及爻这个象的。所以读懂易经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就是先明卦象卦意,然后阐释卦爻辞。这需要通达易经的发展逻辑体系本末终始。这需要极高的悟性以及缘分。第二种就是老老实实的通过卦爻辞,明象再探求意。这是后世注解易经的人的基本路子,适合绝大多数人。但这个方法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不知根本和卦意,导致了很多人任由着自己的性子发挥。发挥不是不好,但发挥的要在点子上,而不是无所根据的胡扯。胡扯和发挥是两回事的。卦所言的变一般都是一卦之内爻的运动轨迹称之为变。并不是大家所言的卦变,比如乾变成天风姤,就是初爻变。不是这个意思的。这一点到现在都无人想得清楚这个道理。由于键盘的键出问题,所以pmo开头的字尽量不适用。常常把明白换成清楚这个单词。也能打,用软键,很烦。如此,变而通之以尽利,是说观看爻在一卦的分布情况,爻在一卦的分布不同就是变化的啊。把各个位置的爻综合考量并且通达就可以利用方便了,就可以知进退了。鼓之舞之以尽神。不得了,又是打鼓又是跳舞的,还有个神,跳大神呢!都哪里跟哪里,我即使不会解,也不会想到打鼓跳舞这样的解释。如何尽神,为何要尽神。前边言至精至诚,这里言尽神。都是一样的逻辑。至诚如神。尽就是至,就是极。之所以用尽这个字,是形容人对卦意的理解程度。一卦有一卦之象数理也就是卦意。但象数理和卦意都不显示,呈现的只有卦象爻象以及卦爻辞。所以人要充满信心,充满诚意通过系辞和卦象爻象去探究那个卦意以及背后的象数理。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尽神。能完全完备通达这个卦,使用这个卦,就是尽神的意思。尽卦之神。探尽用尽卦的神明神妙神奇神通。鼓之是说以一卦的卦意去填充它,鼓动它,感应。要踏着爻的节奏。舞之就是挥舞,发挥,阐释。言不尽意的,所以要尽意,要尽神就要多方考虑,多方思索。要打开思路,思绪。就是舞的意思。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我注解其它的书籍还要翻看很多资料,至少得确定这个字的读法以及基本意义,实际上是很严谨的。但是注释这个系辞传,我基本不用费大力查资料了。缊,底蕴的意思。就是根底。常说人有底蕴,就是由那个根底生发出来的才气。乾坤就是易的根底,并且由乾坤生发出八卦六十四卦一整套易经系统。所以,这个缊无需这考证那训诂的,其实很多今天的俗语都保存着古意。若是能通达易经,这个俗语的古意就很容易发现。成列也很好理解乾统三阳卦,坎震艮,坤统三阴卦,巽离兑。这就是成列,他俩是领头兵。一大家子人都从他俩来,不叫易之缊叫啥。乾坤站在那里,易道就出来了。伏羲八卦上乾下坤,阴阳就在二者之间运动,就是易。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就是易道。所以乾坤毁,就不可见易了。乾坤是阴阳的两极,两极都不见了,易道也不存在了。就好像无限延伸的直线,无法测量的。反过来,易道不可见,阴阳无法测量,同样的乾坤也不会存在了。无法定极立极了。所以易是圣人拟议而后作。是可以用的,方便用的,可量化的,有数理基础的。古今所有的可用的都是可以量化的。易就是模拟阴阳之道的一个体系工具。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这里的道和道德经的道不是一个级别的概念,这一点一定要注意的。这里的道是阴阳运动变化的轨迹称之为道。道德经里的道是太极。但儒家的道也有太极的概念,要分时候用,看场合的。太极生阴阳。所以太极是比阴阳大一级的概念的。太极就是道。一阴一阳也是道。两个道字一样,含义不一样。这里形而上是说一阴一阳。阴阳二气看不见闻不到,所以是形而上的。太极是更高级别的形而上,所以形而上的概念也不一样。阴阳二气需要借助物来成就自己,物就是器,是具体的有形体的可见的。若是以八卦而言,乾坤就是形而上的,六子就是形而下的。乾坤代表阴阳二气,六子代表阴阳二气所成就的器物。若是以乾坤而言,乾为形而上,坤为形而下。若是以整个易而言,乾为形而上,其它的六十三卦皆是形而下的器。化而裁之是说把形而上和形而下用乾坤二卦表示,并且乾坤二卦生六子,就是变。八卦安在八卦图合适的位置,就是推而行之。用八卦所代表的万物比拟阴阳之道就是通。然后把八卦交错之道用之于天下百姓就是事业了。事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事业,当然,现在的创业也是事业,治国天下都可以,做企业更可以的。不过圣人眼中的事业是天下而已。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这里解释象的含义。天下之赜是说的那个幽玄的阴阳之道,把这个阴阳之道比拟出来并且可以适合于万物的生长衰老变化之道就是象。所以象的含义有两点,首先是比拟阴阳之道,其次是比拟的阴阳之道合乎物宜。这就是象的定义。形容的是形而上之道和形而下之道。就是象。象兼具形而上和形而下。这是很多人都不清楚的。而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交互,以及运动就是爻。是用时位来表示阴阳的运动,以及器物的运动的。爻的定义,第一是动,第二是会通,第三吉凶。关于爻的变动和会通我都上边解释了。吉凶是人文的。爻有当和不当时位,由此产生了吉凶。极天下之赜是说卦能比拟天下之幽深无一丝一毫折扣,十分契合。鼓天下之动,鼓动现在常用。是说爻辞贴合阴阳的运动,万物的运动,和打鼓一样,很有节奏和感应。鼓,震也,动也,感应也。现在科学叫波的震动,鼓发声。那时用鼓直接形容动,很形象。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前文都已经阐释。存乎其人是说人要神而明之,必须有深厚的德行,要履信思顺,要合乎天道。一言以蔽之,要有德,才能行。是谓德行。德行就可以做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不用德而行,不能神,也不能吉。所以德行很重要,就是君子之道,中庸之道。这也是周易重人道的根本原因,也是儒家推行儒家义理的根本原因。以德而行,吉无不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