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周易》被儒家称为“群经之首”推崇备至,这样的“商业互吹”是从西汉开始的。
当时的汉武帝尊崇儒家思想,儒生想要在皇帝面前显示儒家思想的优越性,于是想要找到一部传承时间悠久,表达思想深邃,又是秦朝焚书的幸存者的书籍来当自己的“招牌”。《周易》就被翻了牌子了。
(其实任何书籍的流传都会伴随着信息的流逝,只因为秦朝焚书强调过卜筮书籍不在焚毁之列,周易有了这样的“名分”,才被选中成为群经之首。)
贰
选好了书,儒生们一看,乖乖~,看不太懂!?
事实上,《周易》自西汉之前一直是作为占筮书的,其内容就是记载的过往的占筮案例,没有太多哲学思考。
但西汉儒生好不容易翻的牌子,想要“宠幸”一下《周易》怎么可能半途而废。
于是,西汉儒生开始头脑风暴,发挥脑洞大的能力,为《周易》加上许多迷思(具体的会再以后的文章中讲到)。
流传下来的成系列的较为完整的就是现在所说的《易传》共十篇,被比作是看懂《周易》经文的辅助,如同帮助读者起飞的翅膀,故又称“十翼”。
《周易》OS:成为我的翅膀吧
叁
那么,易经和易传的关系是什么呢?
简单说,易经就是《周易》的主体部分,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元典,而易传就是解释易经的文字,而这些文字大部分是西汉儒生“开脑洞”的作品,表达思想是否能够完全对接易经呢?
肯定不能!这是西汉儒生为了适应当时儒家思想哲学化的内在发展理路所演生出来一套理论,是裹着《周易》外衣的儒学思想。
易传虽然不能很好的解读易经,但首先保存了易经的文字。其次,西汉距离《周易》元典时代较近,阐述的思想虽然有分歧,但分歧不大,如果我们的脑洞更大的话,是可以翻过分歧的鸿沟到达元典的彼岸的。
一句话总结:为《周易》易经插上翅膀的“十翼”易传,守护了《周易》,让它得以继续传承至今。从这一点来说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