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教授陪你学《周易》第天
I《系辞传》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这四种“圣人之道”,“尚辞”“尚象”较好理解,“尚变”“尚占”较难理解,尤其是“尚变“,人们的理解有较大差异。
II因为《系辞传》前边还讲过:“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而这里又讲“以动者尚其变“,那这个“尚变”和“尚占“,不就是一回事了吗?实际上很多易学家就是这么理解的。
III但这样理解,当然不对!今读吴怡先生《易经系辞传》一书,其中对这句话的解读是:“把《易经》运用于行动上的,是取法爻变。”并且明确讲,“‘动’是指行为的动,‘变‘是每根爻相互之间的变化。圣人之道讲动……在每根爻相互之间的变化中,把圣人之道放进去。”他举例说:“比如初爻和四爻、二爻和五爻要相应,这个变化就是要你上下和谐。”这和《系辞传》所讲“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也是一致的。
IV至于“尚占”的问题,古人一般都是承认的,只是今人多有怀疑。吴怡先生引了《尚书·洪范》的例子来说明,在古代“卜筮是做决定时的重要参考。卜筮还代表你内心希望跟上天进行意识交流的诚意,从这一方面看,那就是圣人之道。”(以上引文参见吴怡《易经系辞传》P-,花山文艺出版社年版)这样的分析,也是符合实情的。
推荐链接:
第-讲(文字+音频)
第-讲(文字+音频)
第-讲(文字+音频)
第-讲(文字+音频)
第-讲(文字+音频)
第-讲(文字+音频)
第1-讲(文字+音频)
孔子占到贲卦,为什么不高兴呢?大诗人艾略特为什么说“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蒋介石也喜欢《易经》吗?康有为:“群龙无首谁知吉,自有乾元大统长!”《周易》论“死”与“不死”之真谛祭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一解“大同社会”是个什么样儿?除了“大同”,是否还有“小同”,甚至“大不同”呢?“吾”和“我”到底有什么区别?观物之妙,妙在何处?孫福萬(字抱一):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中国周易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实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论语易解》作者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