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N《易经》之门——《离》
西京闲居士
《离》之卦象,强调的是人道之阴柔。明哲之人也;仁人也。
人道之阴柔,和合之性也。
离:丽也;著也;明耀、彰显之义。《说卦》曰:离也者,明也。
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先民以‘日、火’喻《离》,取其章明之义。《说卦》云:离为日、为火。
日、火的特性是外明,有形无体,其德在于燃烧自已,惠及万物。
给万物带来光和热的惟日惟火。
《离》卦喻指仁厚明哲之人事。
《离》卦处内卦的《同人》《家人》《离》《賁》《革》《既济》《丰》《明夷》等八个卦,组成《哲人》之典。论明哲之人。
《离》卦处外卦的《大有》《鼎》《离》《旅》《睽》《未济》《筮盍》《晋》等八个卦,组成《明哲》之典。论行事之明哲。
《离》卦,先哲的人生观。
(原文)离下离上;《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内卦外卦
(天)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上九王用出政,有嘉折首;获匪
则大耋之嗟;凶。其丑,无咎。
(人)六二黄离;元吉。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地)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释读:
离下离上;《离》。利贞;亨。畜牝牛,吉。(卦文)
《卦象》:离内离外。明哲之明;指喻此卦论述,明哲之人生矣。
《离》为‘卦之体’,明哲之人的《明哲之典》;《宗佰之典》。
宗佰,类似于族长;大家长。
《离》为‘卦之用’,明哲之事的《明哲之典》。
《卦名》:《离》。离,丽也;荣耀也;光彩人生。
《卦辞》:‘利贞’者,利正也;利为后世之轨仪。
立德立言,有遗教于后世子孙。死而不朽,利为人生之楷模也。
《国语》云: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
‘亨’者,至达也。
其生亦荣,其死亦哀;当代受其德,后世受其教;死而不朽;是人生之至达矣。
‘畜牝牛,吉’者,“有嘉折首”,以有延续之德可造福后世为宜也。
“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也”。
离:丽也;著也;明耀、彰显之义。
《离》卦在内卦,义喻明哲之人;《离》卦在外卦,义喻明哲之道。
《易经》中以‘牛’喻民;以‘母牛’喻‘仁德之大人’,民之母也。
离:同‘丽’,显明,亮丽。
《经典释文》:离,丽也;丽,著也。
《小尔雅》:著,明也。
畜,养也。牝牛:牛之母。吉:宜也。
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丐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左传》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初爻,志之要。初九,震爻;本刚。本于客观之必然。
‘履错;然敬之,无咎’者,敬畏人生,乐天知命也。
注疏:履:行也;人生之旅;人生的历程。错:杂也;交错,更迭。
然,犹仍。敬:尊重,敬畏。无咎:毋责,毋抱怨。
‘履错’者,生与死,盛与衰,花开花谢,云卷云舒;客观之必然也。
‘然敬之,毋咎者’,敬畏人生,乐天知命矣。
天使吾生之,长之,享受人生之乐趣,是天之善吾矣。
天之善吾,吾不虚度此生,是敬天也。是吾能乐天矣。
天使吾衰之,死之,承受人生之痛苦,是天之恶吾矣。
天之恶吾,吾不怨天尤人,是畏天也。是吾能知命矣。
善敬其生,毋咎其命;‘履错;然敬之,无咎’,此之谓矣。
人生秉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楚辞》
昨日何生?今日何成?必念归厚,必念治生;日慎一日,完如金城。诗曰:“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韩诗》
审知生,圣人之要也;审知死,圣人之极也。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知死也者,不以害死,安死之谓也。此二者,圣人之所独决也。《吕氏春秋》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荀子》
六二黄离;元吉。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二爻,形之要。六二,离爻;明哲。仁人也。
‘廣丽’者,仁德广施也。普照也;使自身的光和热惠及更多的人。
‘元吉’者,至公,宜也。
注疏:黄:同‘廣’;广也。离,丽也。《毛诗》施也。元:至公。吉:宜也。
‘离’如日。普施而无取,不私与一物;日之至公矣。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系辞》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孟子》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三爻,节之要。九三,艮爻;得道。辉煌谢幕。
‘日昃之丽’者,最美不过夕阳红;老有所教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
‘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者,不自暴则自弃者凶也。
注疏:日昃:日西斜。离,诗也。鼓缶,敲着瓦盆唱歌,鄙人之乐。耋:年八十曰耋。嗟,哀怨之声。
‘日昃之丽’,日落于西,光照于东。喻老有所教,照亮幼者。
鼓缶而歌,鄙人之乐,喻自暴也。不知珍爱生命,是不乐天也。
‘大耋之嗟’,愚者之悲;喻自弃也。忧虑于无可奈何之事,是不知命也。
《太玄经》云:日没其光,贲于东方,用视厥始。测曰:日没贲东,终顾始也。
见岁若月,学问不厌,不知老之将至,安用从酒!《晏子》
壮而怠则失时,老而解则无名。臣闻壮者无怠,老者无偷,顺天之道,必以善终者也。《管子》
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自暴自弃,非明哲所为也。
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句式同‘不自暴则自弃者凶’。
古人常将此两个警示并列。如‘壮而怠则失时,老而解则无名。《管子》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阮籍》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
景公置酒于泰山之阳,酒酣,公四望其地,喟然叹,泣数行而下,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左右佐哀而泣者三人,曰:「吾细人也,犹将难死,而况公乎!弃是国也而死,其孰可为乎!」晏子独搏其髀,仰天而大笑曰:「乐哉!今日之饮也.」公怫然怒曰:「寡人有哀,子独大笑,何也?」晏子对曰:「今日见怯君一,谀臣三人,是以大笑.」公曰:「何谓谀怯也?」晏子曰:「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国而哀之?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也.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曷为可悲?至老尚哀死者,怯也;左右助哀者,谀也.怯谀聚居,是故笑之.」《晏子》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四爻,行之要。九四,震爻;本刚。自然规律也。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者,顺从自然之化也。
人生之旅,倏忽而来者,倏忽而去矣。
汝生;非汝要生,不得不生。汝长;非汝要长,不得不长。汝衰;非汝要衰,不得不衰。汝亡;非汝要亡,不得不亡。
来之、繁之、死之、弃之;‘履错’矣。自然之化,谁可抗之。
‘然敬之,无咎’;淡泊生死,则富贵通达与贫贱困苦不足以累心,敬顺自然矣!
注疏:突:倏忽不可预,不期而至。《方言》云“凡卒相见谓之突”。
…如…如:前如,及也;后如:同‘与’,古‘如’‘与’通。
《说文》:如,从随也。《周易注》:如,然也。
焚,犹‘繁’,蕃盛。焚:火也。今谓‘火一样的青春’,‘焚如’也。
《周易注》云:‘其明始进,其炎始盛,故曰"焚如"’。
亦是繁荣兴盛之义。
‘突如’句式,‘突而与之具来,与之具荣,与之具死,与之具弃。’人生对应于物候的四种时态,来、焚、死、弃,皆表示过程而不是时点。
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圜道也。《吕子》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休我以死。善我生者,乃所以善我死也。《淮南子》
生者,理之必终者也,终者不得不终,亦如生者之不得不生;而欲恒其生,画其终,惑于数也。精神者,天之分;骨赅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鬼。鬼,归也;归其真宅。黄帝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列子》
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其在婴孩,气专志一,和之至也;物不伤焉,德莫加焉.其在少壮,则血气飘溢,欲虑充起;物所攻焉,德故衰焉.其在老耄,则欲虑柔焉;体将休焉,物莫先焉.虽未及婴孩之全,方于少壮,间矣.其在死亡也,则之于息焉,反其极矣.《列子》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五爻,成之要。六五,离爻;明哲。
‘出涕沱若’者,四海哭也。‘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戚嗟若’者,天下怀也。‘念彼共人,眷眷怀顾’。
‘吉’者,宜也;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注疏:涕,眼泪;沱,水多。戚,思也;嗟,叹也。若:如此,这样。
‘出涕沱若’者,泪飞顿作倾盆雨矣。
‘戚嗟若’,音容犹在也。
戚者,容也。嗟者,音也,‘戚嗟若’者,见其戚容,若闻其嗟音也。
思念之诚挚,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也。
“出涕沱若;戚嗟若”;四海哭,天下怀;死而不朽也。
子产病,将死,国人皆吁嗟,曰:‘谁可使代子产死者乎?’及其不免死也,士大夫哭之于朝,商贾哭之于市,农夫哭之于野。哭子产者皆如丧父母。《韩诗》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孔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归于厚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上爻,务之要。上九,艮爻;得道。
‘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者,王者颁布政令,以选任嘉人为首要之务。
出征,出政也,颁布政令也。
有嘉,有嘉人也。嘉人,亲民之人。《礼》云:以嘉礼亲万民。
折,制也;正也。《楚辞》‘北斗为我折中兮’。王逸注:折,正也。
首,始也。
“有嘉折首”是“畜牝牛,吉”也。
‘获匪其丑;无咎’者,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英雄无问出处也。
获:同‘蒦’,范式也。匪,非也。丑,类也。无咎,毋咎也。
“获匪其丑”者,人生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社会地位,及面对的社会问题,各有不同;“履错”矣。
“无咎”者,毋怨天尤人也。尽人事而听天命矣。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
或曰:获:同‘蒦’,法度。匪:非也。丑:类也。
‘王用出政,有嘉折首’者,‘惟文王敬忌,一人以择’也。圣哲之政,‘畜牝牛,吉’;‘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也。
‘获匪其丑,无咎’者,法度,应时而变者也。法度不类先王之法度,不可责难也。
法律当因时而权变,不可因循守旧也。
王者出政,有嘉而正始者,不可因循守旧也。
盖闻圣王之治,以得贤为首。《汉书》
(赵文子冠),见韩献子,献子曰:“戒之,此谓成人。成人在始与善,始与善,善进善,不善蔑由至矣;始与不善,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至矣。如草木之产也,各以其物。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粪除而已,又何加焉。”《国语》
桓公观于厩,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尝为圉人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管子》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论语》
初爻四爻,地之爻;地道之要矣。《离》之基础。
“来、焚、死、弃”;是“履错”矣。
“然敬之,无咎”者,敬畏生命,毋咎“履错”之“突如”,是明哲之人的人生观。
“履错”之“突如”是客观的人生规律。“然敬之,无咎”是主观的人生态度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是明哲之人豁达的人生历程。
二爻五爻,人之爻;人道之要矣。《离》之人事。
五爻之死而不朽,来自于二爻之“廣离,元吉。”
其生亦荣;其死亦哀矣。
三爻上爻,天之爻;天道之要矣。《离》之原则。
“有嘉折首”者,敬始矣。《卦辞》云:“畜牝牛,吉”。
“日昃之丽”者,慎终矣。《卦辞》云:“利贞,亨”。
敬畏生命之道在于敬始慎终矣。
初爻与上爻同功。
敬畏生命,其要在于“敬始”;
在于“有嘉折首”;
在于“畜牝牛,吉”。
“获匪其丑”,“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是“履错”也。
三爻与五爻同功。
死而不朽,其要在于慎终;
在于“日昃之丽”;
在于“利贞,亨”。
先贤云:看人只看后半截。
《论语》云:老而不教,死无思也。
二爻与四爻同功。
人们无法改变“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的生命历程;
却可以通过“广丽,元吉”的社会奉献,改变其人生的价值。
‘出涕沱若’是四海哭;‘戚嗟若’是天下怀;吉’是‘畜牝牛’之效。
国人不应忘记:
年一月那‘四海哭’的日子;
和同年清明那‘天下怀’的情景!!
生命的历程,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小民不能左右大环境,但可以通过改变对生活的态度,来提高生活质量。黄帝有言‘天时不可正,正五谷而已’。
牝牛有什幺特色?
一、负重耕耘,任劳任怨。
二、食的是草,献的是奶。
三、不失舐犊之情。
‘牝牛’,民之母也。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代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彖》释卦:‘离,丽也’,《离》就是彰显其美。‘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者,日月得天而丽,植物得地而丽也。‘重明以丽乎正,乃代成天下’者,前圣后圣得政而丽;代代相承而天下可丽也。‘柔丽乎中,政故亨’者,怀仁人之美,是中得柔之丽也;方达仁人之政,是正故亨也。‘是以畜牝牛,吉’者,牝牛之传,可变者,毛色才质;不变者,舐犊之情也。仁人之政,可变者,典章制度;不变者,仁德之心也。
‘离,丽也’,《离》就是彰显其美。‘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代成天下’者,三才之道皆彰显,前圣后圣相继而明,则天下丽也。
‘日月丽乎天’,‘其德彰显’;天道之丽也。‘百谷草木丽乎土’,‘其化蕃茂’;地道之丽也。‘重明以丽乎正’,上明下圣‘其政明耀’;人道之丽也。‘乃代成天下’者,言‘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也。
上古医易有同源之义。医以疗人,易以疗国。
‘易’以《离》为南方之卦,《黄帝内经素问》曰: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其政明耀。(两者皆叙三才之道,连语序都完全相同。
柔丽乎中,正故亨。仁,明于中正者,可达圣人之政也。柔,仁德也。怀仁人之美,是中得柔之丽也;达仁人之政,是政得柔之丽也;‘故亨’者,故达离之利贞也。
‘是以畜牝牛,吉’者,牝牛之传,可变者,毛色才质;不变者,舐犊之情也。仁人之政,可变者,典章制度;不变者,仁德之心也。
‘畜牝牛,吉’,君之明也。蓄仁德之母,为教化之贞也。
牝牛,牛之母也;仁德之人,民之母也。尔能畜其母,其子焉往矣?
所谓‘童牛之梏’者,畜其母也。
《象》评之:‘明两作;《离》’;示象。上明下圣之丽也。
‘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者,大人着书立说,使圣人之道不息也。
子夏读书毕,见夫子,夫子问之,何为于书,子夏曰:书之论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如参辰之错行,商所受于夫子者,志之于心,不敢忘也。《尚书大传》
且夫尧、舜之德,譬犹偶烛之施明于幽室也,前烛即尽照之矣,后烛入而益明。此非前烛昧而后烛彰也,乃二者相因而成大光,二圣相德而致太平之功也。《潜夫论》
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礼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