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卦爻反映世界的变化及其规律

谈到卦,人们不禁要问:卦爻是反映什么的呢?卦爻所反映的是阴阳之动和物之变,是世界处在永远的变化之中。它通过阴阳刚柔的交错迭用,反映客观世界运动变化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在卦爻里,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系辞传》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卦爻是变化的,世界也是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一致的。在卦爻上是“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在客观世界是寒暑、男女(即阴阳)相生相克。观察的重点在天道(自然规律)、在四时的运行、寒暑的交迭;在成象成形、成男成女,在飞潜的动植物的创生化育。

这里要指出的是:如果没有《易·传》,尤其是《系辞传》,恐怕我们至今也不可能对《易经》真正有所理解,或许《易经》真会成为一部“天书”!正是《系辞传》,把卦爻中关于变化的认识,从“无言”中加以提炼,用哲学语言明确无误地概括出来,并形成一系列反映古代哲学理论水平的命题。

1.“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系辞》上)

焦循注:“一阴一阳者,阴即进为阳,阳即退为阴也。道,行也。往来不穷,故阴阳互更。”也就是说,一阴一阳对立面互相转化,往来无穷,这就叫作“道”。“一阴一阳”与“阴阳”不同,“阴阳”指的是气,气是实在可见的,是形而下的。古人认为万物莫非气,气总是阴阳两面,如日月、昼夜、寒暑、阴晴、屈伸、内外、盈亏、隐显等,都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说阴阳,是表示事物有阴有阳,分阴分阳。而“一阴一阳”,指的是气的流动,对立转化的那个规律,它是形而上的,虚无不可见的,是说明事物处在发展的动态中,一会儿是阴,一会儿是阳;阳转为阴,阴转为阳,阴阳交迭。世间万物的变化莫不起于“一阴一阳”,这是事物变化的基本规律。

“生生”,是生而又生;“易”,指变易,非《易经》之“易”。荀爽注:“阴阳相易,转相生地。”李道平注:“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一消一息,转易相生,故谓之易。”“生生”是哲学意义上的“生生”,抽象的“生生”,就是阴阳的“生生”。阴阳“生生”,即阴生阳,阳生阴;阴又生阳,阳又生阴,生生无穷,没有止息;阴阳“生生”,就是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物的统一和转化,阴阳矛盾的双方能够一消一息,对立转化,相易相生,因而能够推动万物生生不穷。“易”是变易,是变化,是表现为永不停息的阴阳二气生生转换的变易、变化。蓍卦是世界的摹写,蓍是阴阳二数的“生生”,卦是阴阳二画的“生生”,世界是阴阳二气的“生生”;数也好,画也好,气也好,必须分阴分阳,阴阳“生生”不息就是“易”。

“一阴一阳之谓道”,提出了阴阳对立面的统一;“生生之谓易”,提出了阴阳对立面的转化,这两句合起来,就成为一个完整的哲学观点。

2.“阴阳不测之谓神”(《系辞》上)

焦循注:“通变则阴阳不测,专于阴专于阳则可测变矣。”何楷注:“阴阳不测则无在而无不在,必名之为神始尽也。”以上两家以“通变”“无在而无不在”解“不测”,深得文意;神,为神妙。这句是说阴阳对立之转化是神妙而不可测的。“一阴一阳”表达的是事物变化的必然性;“阴阳不测”表达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偶然性。事物分阴分阳,阴阳交迭是必然的;在一定情况下,阴阳究竟怎样交迭,阴阳孰先孰后、孰强孰弱,却带有偶然性。如果没有“阴阳不测”的偶然性,世界上的事物将分不出千差万别的品类,六十四卦也就不可能形成。必然性就是这样通过偶然性来表现的。

3.“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

这是说,所谓变化规律,是当它发展到穷极的时候就必须变,变则能通达,通达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穷”“变”“通”是三个哲学概念。“穷”是指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极限,不能再保持原来的状态。在一卦之中,从初爻开始发展变化,至上爻便达到极限,这就称“穷”;一卦达到“穷”的状态,必然要发生变化。“变”含有量变与质变两个方面:如《系辞传》中的“一阖一辟谓之变”,把阴阳比喻成门,打开就是阳,关上就是阴,一开一关,这就叫作变化,是指量变;又如《系辞传》中的“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是说乾代表天,阳性,以刚画为标志。它静的时候是团团的,动的时候是直直的,所以能大生万物;坤代表地,阴性,以柔画--为标志。它静的时候是合闭的,动的时候是辟开的,所以能广生万物,这也是讲量变。至于质变,如《系辞传》中的“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是说在一卦之中由刚画与柔画所代表的阴阳,相互推荡,六九互变,刚柔爻画也就随之而变;又如《系辞传》中的“化而裁之谓之变”,“化”为阴阳对立转化,即阴化为阳,阳化为阴;“裁”为相互制约,是说阴阳对立面的统一与互相转化,又相互制约,这就叫作变。上面两种“变”,都属于质变。而“穷则变,变则通”,这种“变”都是质变。“通”是指质变之后又进入了新的状态,正如《系辞传》所说的“推而行之谓之通”(推行“道”的阴阳对立转化而又互相制约的这种关系去处理事物,就叫作“通”);“往来不穷谓之通”(反映阴阳的一往一来、一来一往的对立转化无有穷尽,这就叫作由变而通)。“变”与“通”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所以又称“变通”,而“变通莫大乎四时”,是说最能说明“变通”的是一年中的四季交替。

通过《易传》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对卦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有了初步的领悟,确实可以看出由一系列的范畴、概念和命题,构成《周易》哲学的完整体系,这是一个关于变化的、唯物的哲学体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