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国古老智慧的结晶,是推算宇宙世界的逻辑演绎。易经中有六十四卦,由八卦组合而成,每一卦由六爻组成,每爻代表一层含义,六层组成一个整体的含义。那么易经第二卦-坤卦意义为何?怎样解释?
坤卦是相对于易经第一卦乾卦的纯阴卦,乾为天,坤为地。六爻中初六为履霜,坚冰至,其意义为脚踩在薄薄的秋霜上,预示了结上坚冰的寒冬季节即将来临。初六爻为阴爻,最为初始的位置,阴气重,气力薄弱。
六二爻也属阴爻,但阴爻居阴位,最为纯正,代表了大地法则,具备了平直、方正、广大的特性。六三是阴爻,在奇数的阳位,是从属的地位,但仍保有积极的力量。六四为阴爻,处于阴位,却在下卦的最下位,虽然得正,但仍然危险。
六五爻在上卦的中位,处阳位,不正,以黄色象征,象征保持中庸,最为吉祥。上六爻已经达到六爻的最高位。又是阴位,阴达到极点,物极必反,达到坚冰状态。阴阳相争,亦即小人与君子,邪恶与正义相争。
用六,宜于永远恪守正道。因此,坤卦与乾卦相对应,用六与用九正好相对应。表示始终不违背柔顺,事事得宜,可获得圆满的结果。
至此,我们也能发现,坤卦的整个过程也是人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开始处于逆境的状态,只要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发展,便得圆满的结果。易经是一门解释学。
每天一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