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古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我们看古文的“易”字,上面是日的形象,下面是月的形状。就是说,《易经》是讲述日月运行的法则。孔子的《文言传》,就是以宇宙的现象,来解释人文的思想。
了解《易经》先从变易,简易,不易三原则开始。
那么,如何通过易经的三原则看透事物的本质呢?
任何事都在变化中
变易:就是世界上的事,都是在变化当中。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导致的结果,往往是难以预料的。
比如,我们在这里坐下,这一秒和下一秒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环境、思想,都在变化当中,随时随地都在变化当中,没有不变的。
就像佛学里的“无常”,世上没有一种东西会永恒存在。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过去,无常与变易是一种客观的规律。
因为变化无常,对好的事物不要贪恋,对坏的事物不要畏惧。因为变化无常,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当下的时光。所以我们要知变化,用变化。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简易:把复杂的道理,予以简化,就叫做简易。万事万物都有其简单原理,只要抓住原理,只要抓住核心,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一切便可迎刃而解。
就像古人懂了《易经》的原则后,把易经八卦画到了手上,做成简单的排列,把复杂的道理,做成简单。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读书,其本质就是去用,不是整天说,我看了多少本书,读书有多快。读书之前要明白,我们想从书里得到什么,就会把读书变得很简单,
简易是最高原则,多么复杂的事物,当我们明白其原理,就会变的很简单了,学的也就很快。
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易:任何事物的背后,都要一定的规律和法则。都在变化中,可以有一样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物的那个东西。就是不变的规律。
也就是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宗教它是,神,佛,道。在哲学家是本体,本质。
本体就是,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透过现象下的本质,发现现象中的本质、真相。
就像一棵大树,只有树根才能长出枝叶和树干。如果你把一棵大树的树叶和枝干都砍掉了,没关系,用不了几天,大树还会找一个新的叶子。但是如果树根坏了,那么大树必须都会死掉,因此一切都依赖于根。
总结:透过《易经》的三原则,变易,简易,不易,发现万事万物随时随地的变化中——变易,我们懂了其原理、原则之后,找到不变的那个“它”——不易,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就变的非常简单——简易。就找到了根源。简单地讲,本质就是独一无二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