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之用,方法无穷,而基本的大用,则是一阴一阳,一乾一坤。大用为宗,万变不离其宗。
本文分享一条实践心得:一个人,要控制自己的能量,收放自如,才容易成事。
一、专注一点,一心一意
太极的原理,是圆圆转转,永远变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其中,就隐藏着无数的、可能的变数。聪明的人,懂得把握这种变数。
因为,有变,就有机。至于变好,还是变差,在于你的专注点。
《易经》坤卦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是阳;积不善是阴;二者的行为,短期内,看不到有什么影响,就像有些人做了好事,没得到好报;有些人做了坏事,也没得到惩罚。这是短期效果。
短期效果,是人之道。
易之道,潜移默化而来,“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易之演变,变机没到,就不会呈现结果;变机到了,必然呈现结果。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
我们能把握的,是选择和坚持。
你选择阳,向善,坚持下来,迟早有结果,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结果,但一定是正向的结果。
如果你选择阴,不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负向的结果,迟早会来临。
当你专注一个正向的点,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则百事可成。这些都是易道规律,不是空谈的鸡汤。
二、让你的实力,匹配势能
《易经》64卦,变化无穷,始终有一条看不见的力量之线,在贯穿始终,那就是:变化的势能。
《易经》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即我们熟悉的规律:春、夏、秋、冬;兴、盛、衰、退;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等。
无势不起,势壮则发,势盈则止,势衰则退。
根据这条势能的规律,我们就可以判断成事的轨迹:有势起来,事情才能兴起;势能持续酝酿,才能推动事情进展;势能盈满,则到达鼎盛;若不知盈满而止,则亢龙有悔,要走下坡路。
所以说,我们要成事,要驾驭势能,实现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让自己的实力,匹配势能。
通常来说,成大事者,要大势能推动,对你的实力要求,也会越大;如果你的心不大,只想安安稳稳过生活,那么小势能,就足以实现,对你的能力和实力要求,也会小一些。
三、内心急躁时,对规律视而不见
《易经》的规律,本身不难理解。
比方说,乾卦。
在做事之初,需要“潜龙勿用”;
当机会来时,不要犹豫,果断出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发展得太过,要收敛,否则“亢龙有悔”。
规律都懂,可真正做事时,就想不起来了。原因是:自己身在事中,内心急躁,所以对规律视而不见。
《韩非子》说:“众人之用神也躁,躁则多费,多费之谓侈;圣人之用神也静,静则少费,少费之谓啬。”
普通人做事,比较心急,希望早点看到成果,看到回报,常常用力很猛。事实已经证明,越是心急,事情越做不好。
智者洞察规律,按照规律来行事。不急不躁,在什么阶段,就用什么节奏。内心平静,事情反而顺其自然,不费太多力气,就可以做好。
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是涵养福报的古籍!若觉人生迷茫,便来读一读它
民间流传着手里拿着易经,哪里都不怕!在古代人看来,《易经》历史悠久,归根结底是因为它拥有一切。《易经》共有64个卦,与64个人生道路管理决策决策相匹配,一目了然。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真的要花一点时间去读《易经》,去豁然开朗的智慧,也许也会让你有一种开悟的感觉。
《易经》这本书所包含的内容应有尽有,而且历史悠久,也正因为如此,更难理解,普通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奥秘。
因此,自古以来,许多人把《易经》当作一本占卜算命的书,更有人把它当作迷信活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易经》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理论的源头,它将不同的生活环节解释得淋漓尽致。
从宇宙空间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所有的规律都在《易经》中。孟子晚年独自钻过《易经》,曾感叹加我多年,50年学易,不能大过。
中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都是以《易经》中的锣卦为基础。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选对一次,离成功就会更进一步
我是一个沉迷于《易经》的人,但是当我第一次接触《易经》的时候,很难理解,因为原著都是古文。那段时间,我一直很烦恼。
就在我想放弃的时候,一个易懂的同事向我推荐了这本《易经》的详细解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