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易一篇关于“趋吉避凶”以及“开物成务”的书。
2、“趋利避害”是万物的内在要求,趋利是向死的表现,避害是向生的表现。“趋吉避凶”是则是涌现出意识现象的人类的内在要求及其是辅助生物体存在的“软体程序”,而这种意识层面的属性和人类各个组成部分的属性是统一的,在局部这种部分和整体的“趋利避害”行为可能相互矛盾,但是最终它们还是以某种显而易见或者较隐晦的手段统一起来。
4、总而言之,趋利避害或者人类的趋吉避凶是万物的共有属性,且是最基本的存在及生存要求。其在生物界的体现显而易见。其在非生命界的体现则表现为:惯性和熵增、以及自然状态下的物质永远是趋向于能量最低状态及稳定状态、最小作用量原理(捷径、最短距离)
3、“开物成务”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这道理行事而得到成功。周易描写大量的“吉凶”的状态,可以让我们通过研读此书从而提高我们对于“吉凶祸福”的微妙关系。而《周易》的实用意义在于通过对吉凶的体悟,从而达到可以运用的能力。所以体悟周易可以理解为“开物”而具体运用则可以理解为“成”的过程,而最后是否可以达到“务”的状态,则是看我们“开”的程度或者是洞察了。
4、所以我们阅读周易的时候,一般会觉得某些模型真的很有道理,比如“亢龙有悔”便觉得这是本好书,但是有道理的话世间本来就有好多,何必去读这么晦涩的呢!我们的重点错了,错在把重点放在了“亢龙”,而不是“悔”字。因为《周易》全书讲的就是“趋吉避凶”“凶吉转换”。如果不能把重点放在此处,并吸取它的洞察,那么我们很有可能实在“人云亦云”或者在阅读“心灵鸡汤”。
5、以下将对各种判词做定义以方便大家理解:
Ⅰ、首先是两个极端。
①吉:得到很多东西就是吉。得、成、胜、赢。
②凶:失去了很多东西就是凶。失、败、负、输。
Ⅱ、其次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人生很少不是赢就是输,不是就0的。
③悔:过刚则悔。阳气过剩,太强硬。不弯曲、不灵活。老是高姿态、强硬的。因为物极则反,所以慢慢的你会遭受别人的反感和反弹。这不一个智者的行事,所以你常常会后悔和懊悔你所做的事情,因为太过分了、太过火了。
④吝:过柔则吝。太过阴柔了、胆小怕事、瞻前顾后、犹豫彷徨、吝啬、小气。格局很小、路子很窄,因为你太过小心了、阴柔过火了,导致机会都没了。
Ⅲ、势态的模型下的理解:
③悔,后悔,懂得后悔,通过他人或者自发的知道自己太过火了之后,懂得弥补过失。这里也体现了一种阳的主动性。有了悔过之心,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这个时候悔就有可能转吉。
④吝,是没勇气承认那个错误,文过饰非,所以这个吝就往凶走了。
势态模型下这种理解本事就是一个道理:一个人犯错了,如果他知道改过了就会有吉的趋势,如果他文过饰非就会有凶的趋势。
Ⅳ、其要无咎
⑤无咎:咎者有毛笔,有后遗症。无咎就是没有毛病、没有后遗症、保平安、自保没问题。无咎是周易中最难达到的,始终无咎者或者大体无咎者历史上都很少有人能达到。可以说,整个周易就是研究怎么求无咎。“惧以终始,其要无咎”终而复始的保持“戒慎恐惧”,他的要点就是要做到“无咎”。
Ⅴ、无咎过于重要,我们举例说明。易学大师西汉神算京房著有《京房易》,四十几岁就死于政治迫害,京房的本事能够算一切却不能自保。中国历史上唯一改革变法成功的商鞅被五马分尸,商鞅的那一套,能够帮人富国强兵却不能自保。《吴起兵法》的作者吴起被乱箭射死,一个兵法大师不能自保?韩非子集法家大成者,并且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没有人不用法家那一套,大家都是外儒内法,他结果却不能自保。司马迁看尽多少历史,走过多少山水写成《史记》却不能从历史中获得教训,没能自保?《汉书》作者班固作为政治犯死于狱中。对于《后汉书》范晔已经有了司马迁和班固两个前辈的例子了,他的结果却是因参政变阴谋,事败被处斩,死时年48岁。这些史学家应该都是人情练达之人,可却都不能做到最起码的自保。这些例子都是说明一个道理:学识渊博或者经历过人间百态的人都知道怎么做到“无咎”,可是他们做不到。所以我们就知道了,无咎到底有多难。
Ⅵ、无咎的思想是一个倒推的过程,先求无咎,再去谋利。换而言之就是先“立于不败之地”,这也就是中国兵法的精华要点了。所以整个《周易的精华就是八个字“惧以终始,其要无咎”。这里再强调一个重点:无咎和其他判词不同,他是另外一个层次的东西。绝对不是介于到-之间的某处。比如有些爻辞的结尾是“xxx吉,无咎”,如果无咎是介于到-之间的某处,那么这句话就是个废话了,你已经得了分,后面还加个无咎是什么意思的?所以做一下判断,“吉,无咎”的按照上述的理解应该是“立于不败之地后又吉”。以此类推。
Ⅶ、特殊的厉
⑥厉:危险,形势很严峻,绝对不容易,你得战战兢兢、咬牙切齿去应付,很不顺利,客观环境充满的危险或竞争。另外,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就会战战兢、咬牙切齿。所以引申出砥砺前行的“砺”的意思,因为外在环境很激烈,所以你要“磨刀霍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及不断的激“励”自己,充电、学、准备因为外在环境太糟糕了及主观的提高警惕,加强警觉,自强不息,及如果这个时候你还睡觉,那你就完了。总而言之:内在的“激励”,外在环境的“厉”,以及充分准备的“金就砺则利”的“砺”。
Ⅷ、元亨利贞:你有创造力使局面打开了(打开局面要靠亨),那就一定会获利了,你创造了一些东西那你能不能守得住这就是“贞”。(判词中不作形而上解释)
⑦元:大(元首、元凶)、开始、创始、发起处、一切的来源及最基本的东西,规格最高的,充满了创造力(发明创造、无中生有)。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就很容易“无中生有”打开局面,接着就是“亨”。
⑧亨:亨通,做事情畅通无阻,政通人和,他要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形势。“亨”受的享作天人之通、“烹”饪的烹(治大国若烹小鲜)。及亨做这三个解释,虽然用法不同,但是其理是相通的,有某种“使其通、顺、和”之意。
⑨利:获利。有利益且分得很是公平。利有公利、私利两种,重在“以私害公”及“公私”的分界。易重利重情,不否定它,且这也是最符合人性的。
注:易讲两个字“利和情”人与生俱来的“情利观”左右我们行事,但是也很容一出错。所以全书就是在警示或者纠正这些。这也说明周易很实际,不是唱高调的书。
⑩贞:正当性、固守、正道、即使正道还能固守正道。有些底线是绝不能越过的,不因为一些打击就放弃的(社会环境好的时候人们大多遵守规则,可是一旦社会动荡还会尊重吗?这不是唱高调,而是不遵守会有隐患,而且可能很大,此举不长久)。这也是人能真正做点事情的基本条件。
孚:诚信。鸡孵(孚)鸡蛋,鸡蛋很容易灭失、破坏。所以鸡妈妈需要用耐心、爱心、呵护、体温的传递、自然的流露、且需要一定时间去孵小鸡。以上的关键词就是“孚”字的通感。源于亲自之间,却不止于亲自之间。(最直观的认识就是,你抱着你的小孩,然后你的各种感受就是“孚”)
以上11条,无咎2个字,加起来便是12个字。所以有人认为这是易经的“十二字真言”,以此作为一个“框子”方便大家记忆和理解。“吉、凶、悔、吝、无咎、厉、元、亨、利、贞、孚”
所以我们有了易经的认识框架:“十二字真言”的吉凶观。“利和情”的动力观。“趋吉避凶”以及“开物成务”认识论和方法论。“惧以终始,其要无咎”的人生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