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三才经营管理学八卦篇12

易经的体系分成:易理象数占。易就是三易,即不易、变易、简易的三种哲学。还有五易(比传统的《周易》中的“三易”多了“交易”和“道易”)、九易等。象是现象,数是数学,理是义理。宇宙间有象就有数,有象有数就有理。三者相因互为用,为一整体,足以概括《周易》之全部。占,则是运用象数理之思维模式以一定的操作方法与程序占筮自然、社会、人事变化之吉凶。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往往误认为“易经”就是算卦,“易经”就是迷信。这种普遍的认识把人们误导到“远离迷信,远离易经”,管理者不去研究“易理”而走上全盘西化的模式也就不足为奇了。实质上“易经”本身并不迷信,而是算卦人和被算卦人迷信,致使很多人走上宿命论的道路,一切听之由命,甚至听信不懂“易经”算卦人的蒙骗而误人岐途,易经本身远远不仅仅是占卜功能,而最核心的部分反而是“象、数、理”。“象”:所谓象无非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那么象有几种象呢?有四种象即阳到极点称为老阳之象,阴到极点称为老阴,还有就是阴阳兼有,偏重于阳称为少阴,偏重于阴称为少阳。“数:易经非常强调用数据说话,数术在易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易经对运用的淋漓尽致,无极可以理解为0,太极可以理解为1,而六爻则用不用1而用初,不用6爻而用上爻,易经中特别重视,重点用6用9,6为老阴,9为老阳,遇6遇9则变卦,用占卜吉凶是占卜中重要的四个数字。“理”—通过象数看实质,通过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象数推理才是易理的核心,现象不清楚数据不确凿,推理无从下手才用占卜去推算,其实占卜是运用类似概率论而高于概率论的一种科学方法。

曾仕强教授在《大易管理》一书之中,对易经的管理学有过精辟的阐述,以下我们引用相关的内容。

“象”指“各种相关的变项”,也就是“可资分析的现象”。“数”即“有关的数据”。有象有数的,必须经由象数来推理,构成“象、数、理的连锁作用”,从中找出可行的合理途径,然后据以实施。若是舍弃象数,专就占卜,那就过分迷信了。象、数、理的连锁作用,正是管理合理化的决策过程。

 象、数、理的连锁作用,正是管理合理化的有效途径。“按照道理去做”似乎是理学家偏重义理的作风。管理如果不重象数,就不够科学化。   从任何一个程序来看,都不外乎象数理的连锁作用:观察有关现象,寻找相关数据,研究改变的道理。否则程序虽然正确,结果也可能不尽合理,甚至根本找不出究竟理在哪里。   管理者最好先找出数据,然后分析现象,再进而推出必然的道理。因为先有心生的数,后有可见的象。一旦现象很明显,观察其情况,比较容易推断其后果。   有一位餐厅老板,十分高兴地向王顾问报告近况:营业额大幅度增加。   业绩提升,可以从收支金额的数据上显示出来。盈余增加,表示生意兴隆,老板当然喜形于色。   王顾问不慌不忙,先问“营业时间有没有延长”,就“时”的因素来进行探索。老板回答:“没有。接着询问“营业场所有没有扩展”,就“位”的因素加以研究。老板同样据实以告:“没有。”   “时”、“位”没有变化,王顾问自己寻思:“营业时间没有延长,营业场所并未扩展,怎么可能增加业绩呢?”于是将意念转到“阴阳”的变化上面,他说:“这样看来,服务态度一定有所改变,能不能让我亲自去观察一番,看看现场的情况再来做判断?”他打算观察可见的象,来寻找营业额增加的原因。   老板非常欢迎,邀约王顾问前往观看。王顾问经由实际的现象,居然铁口直断:“六个月以后,准备歇业!”   猛然看起来,王顾问可能精于风水、善于看气,要不然就是暗地里卜卦,否则怎会口出此言?   其实王顾问完全是由象(现场的情况)、数(增高的营业额)进行推演,才有把握地言之成理。   他说:“近来营业额的增加,基于两种因素:一是服务态度改善,使顾客觉得十分亲切;一是设法催赶顾客,提高用餐人的周转率,使有限时间及场所获得更多的利用。这两种改变,在短期内能很奏效,所以业绩提升。   “但是,附近的餐厅,同样在改善服务态度,而过分积极地催赶顾客,却会造成顾客心理上的不满。几个月后,结果就是:旧有客人大量流失、新的顾客接不上来,所以只好歇业。”   心生数,老板对业绩增加一方面感到很高兴,另一方面便提出怀疑,目的在“求放心”。幸亏他意念动得快,能产生“业绩是怎样成长”的疑惑,并通过咨询寻求解决措施;发现症结所在后,如果及时加以调整,很可能就会避免歇业的恶运。若是老板一见业绩提升便沾沾自喜,归功于自己领导有方或者策略成功;那么,六个月后颓势难免、措手不及,恐怕只好归罪于风水不佳或气数已尽了。

  

易数称为奇偶,并不叫做单双。因为单双只能够表示数目,而奇偶才能够兼寓阴阳的形意。   对于“数”,管理者必须提高警觉:一方面“数字固然不会骗人,但是人会捏造、篡改数据来欺骗”,一方面则“数字有阴有阳,同一数而象未必相同,必须详为分辨”。   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管理的依据,以会计资料和财务报表为基础,来分析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便是数的应用。如果以电脑为工具,经由各种电脑软件,演算基本资料,做出各种分析报表,自然能给管理者提供信息以做出合理的决策。   然而,会计制度再健全,记录资料再完备,如果不能辅以管理者的人脑,也不一定能够达成合理的抉择。

  决策是电脑和人脑两者配合的结果。电脑可以输入资料、分析数据、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至于如何在多种可代替的方案当中寻找出合理的定案,那就需要管理者发挥人脑的功能了。   人脑的功能,在“见数知象”,而不是一味地“得意忘象”。   数是自然存在的。彼此若是言语不通,互相用手指表达数目,似乎也很容易沟通。如果表达其他的意思,就会困难得多。可见“数”比“语言文字”更为原始,更容易被觉察、被认定。   见数知象,易卦就是依自然数次序,用阴(--)和阳(━)两种符号,在上、中、下不同位置,来表示八种不同的组合。一方面呈现八个数,一方面也表现八种象。   当管理者确定要改变目标时,对于甲和乙的“认知”,便是“知象”的运作。所谓认知,指对问题所做的必要了解。同一个数,有不同的象;同一种象,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认知。   服务人员异口同声,向顾客大喊“欢迎光临”,这是一种现象,到底有效与否,则有不同的认知。对陌生客人而言,欢迎光临的亲切口语,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产生宾至如归的好感。然而对熟悉的顾客来说,无论怎样,不如直呼其名或尊称其姓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多次光顾,仍然换来一般性的欢迎词,实在不能令顾客满意。   为什么同样的象,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呢?因为各人所领悟的理并不一样。我们常说“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方圆是理,规矩则是数象。没有数象,怎么能够找出义理?有了规矩,并不一定保证能成方成圆,关键在各人使用规矩的方法未尽相同。就算有了数象,并不一定必然能悟出真理,就是这种原因。

  观象明理,才是管理者必须把握的重点。依理行事,按照道理来管理,自然合理而有效。

  万事万物都有条理,但是也最难分辨,最不容易分解。中国人喜欢说“很难讲”,便是基于“理不易明”的事实。站在“很难讲”的立场来讲,才不致乱讲。   理有真理、公理、伦理。就管理的领域而言,公理和伦理好像比真理更重要。自然科学追求真理,对就是对、错即是错,一切以“真实性”为标准。自然科学者,除了求真以外,似乎别无他求。真实的发现,成为自然科学共同的目标。管理除追求“真实性”外,尚须兼顾“妥当性”。真实而不妥当,有时会带来很多困扰。   主管的级别越高,越觉得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为什么不能说呢?因为不妥当。为什么只能做呢?由于它具有真实性,当然可以付诸实施。   有些人明明出国访问,却说是度假,便是兼顾真实性与妥当性的一种权宜措施,当然不属于欺骗的行为。   若干管理者出身于自然科学的领域,一心求真实,却忽略了妥当性,常常觉得“每说一句实在话,就会惹起很大的风波”,因而责怪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其实是自己不了解真理与公理的差异,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公理才是管理者应该重视的,所谓行有行规,应该是属于公理的范围。   管理者所秉持的基本法则,未必是真理,却实实在在是时下比较合乎实际的公理。   基本法则离开数象的判断,就会脱离现实。因为每一现场的数据和现象都不相同,必须依现实情况而进行判断。   理不易明,真理很不容易寻找。公道自在人心,暂时依循大家所能接受的公理。而中华文化最能发扬易道的,则是伦理。

按照道理去做,叫做管理合理化。怎样才合理?唯有通过数据和现象来判断,才能预见未来的先机,进而合理运作,求得最大的利益。这种预见,即为对于未来的预测,并无神通可言。无象无数时,怎么办?难道可以一切停顿、不做决策?这时候就需要占卜,用来引发第六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觉,以达成决策。

占卜是不是迷信?答案很简单:占卜本身不迷信,占卜的人才可能迷信。信者自信,迷者自迷。迷不迷信在人,并不在占卜。完全相信占卜的结果,毫无疑问地照单全收,那就是迷信;有了占卜的结果,还会进一步自我判断,可信可不信,或者有些部分信有些部分不信,最后依然由自己决定,就不是迷信。管理的目的,在求趋吉避凶。

高级知识分子,嘴巴上批评算命,指称现代科学昌明,怎么可以迷信?实际上以“听听算命的怎样说”为借口,再拿“算命的说来说去还不是那一套”做掩饰的,人数也不少。

惟有明白易理的人,才会光明正大地算命而不掉入迷信的陷阱。凡是自己不能判断、一味接受算命先生的指点的,不管用的是什么方法,都属于迷信。如果有人告诉作者:某位算命先生十分灵验。作者会开玩笑地告诉这位仁兄,恐怕不是他算得灵验,应该说是你十分认真地全力配合。被算命的人,听了算命先生的话,不但完全接受、深信不疑,而且配合度很高,一定要促其实现。然后还要赞叹算命先生算得十分灵验,岂不是可笑!

找人算命的人,如果听了算命先生指点,采取“好的接受,不好的完全拒绝”的趋吉避凶心态,至少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地改变未来。这时候自己得到好处,反过来嘲笑算命先生不灵,那也是不公平的事情。

占卜时,如果依据卦象爻辞,分析其中的道理,让听者对自己内心的疑难,加以研判、决定,那就不是迷信。这样说起来,心里想的和嘴巴说的不一样,其根本原因,好像就在于不明易理,我们不客气地说,就是“脑子不清楚”。头脑清晰的管理者,能够把管理知识和管理技巧应用得恰到好处。他明白他所做的究竟是根据什么道理,就不会“只敢做,不敢说”,显得鬼鬼祟祟。

除了数、象、理、占之外,管理者本身的德行也很重要。有德的管理者,不论依象、数、理连锁作用而行,还是依占卜判断而决,必然逢凶化吉。缺德或无德的管理者,最后必凶,这也不是迷信。如果做人连这一点起码的信心都没有,恐怕也不是称职的管理者。

《易经》的功能,最先仅用于占筮,相当于江湖术士算卦的本子,并无高深哲理。我国先民,遇到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时,或者认为事情重大,必先预测吉凶时,就进行占筮。

戴琏璋先生认为《周易》作者在占筮活动中,不只探询人事成败得失、吉凶祸福,更进一步追究其所以如此的原因;并且探索这些在现实中不可避免的成败得失、吉凶祸福,应当怎样来因应,才算合理。

人事的成败得失、吉凶祸福,虽然有天命,却决定于当事人本身的行为。就管理而言,个案研究是相当有效的学习方法。《易经》八八六十四卦,正好是最好的典型个案,管理者如果勤于研讨,分别将六十四卦所代表的各种情况当做个案来分析和体会,不论遭遇任何情况,都可以依据卦爻辞的启示触类旁通,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管理遇到问题时,可以将《易经》拿出来。顺手翻阅,翻到哪一卦,就看看哪一卦的卦象,和自己当前的问题,有没有关联?依据我们的实际经验,基督徒翻阅《圣经》,佛徒翻阅佛经,管理者翻阅《易经》,都具有异曲同工的神妙。往往一翻,刚好就翻到自己所需要的那一章节,而文中所说,又对眼前的问题有所启发,实在是十分神奇。没有必要,不一定要勉强这样做。实在想不出来,一直想下去也没有用,不妨试一试,翻阅《易经》,说不定答案就在其中。卦爻对于吉凶祸福的判断,总是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异。《易经》的基本原理,即在“抓住变化的道理”。

高层管理者,面对快速变迁的环境,如果不能及时掌握未来的变化,请问如何合理应对?如何做成有效的决策?高层管理者不像基层员工那样,一切遵守规定就好;也不像中层主管,依据上级旨意而适时应变。高层管理者必须能预测未来、主动求变。就“变易性”而言,高层管理者求新、求变的比例最大。对于变化的道理以及变化的掌握,需要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钻研易道,成为高阶主管必具的素养。

古人说:“不学易,不足以为将相”,今日的高层管理者,其地位与将相十分相当;若是不明易理,不行易道,如何因应未来快速的变化?如何使个人与组织立于不败之地?

《系辞·上传》记载:“圣人依据易理,可以融通天下的意志,奠定天下的事业,决断天下的疑虑。”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说起来只有一条法则,那就是“依理行事”。凡事合理解决,即是今日的“管理合理化”。合理化的途径有二:有象有数的,由象数来推理;无象无数的,经由占卜来寻找可循的道理。

  管理之道,贵在掌握管理的基本法则。透过数象的判断,由细微的动静,预见未来的先机,并进而合理运作,以求最大利益。   趋吉避凶,乃是管理者最关心的课题。今天所谓“危机管理”,其中讲到管理者必具忧患意识。其实《系辞·下传》早就说过:“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周文王被囚羑里,拿忧民患世的心情来推究易理。管理者依易理而行,自然可以趋吉避凶,达成危机管理的使命。

引用文章:

曾仕强:大易管理。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