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尽量不要过早触碰道德经,容易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曾经,听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学问不要去碰,第一种是佛学,第二种是《易经》,结果有人碰这两种学问,一辈子钻进去爬不出来了,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去研究它们。如果这两门学问,任何一门学问钻到底了,你就变成了一个废人。”咋一听,可能我们不怎么理解,但深入想想后,又会觉得很有道理。因为要研究《易经》和佛学,都需要极其高深的智慧。而且,年轻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要努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对于年轻人来说,去研究智慧高深的书籍,分为两种情况:如果自己智慧很一般,就容易误入歧途;如果自己聪明绝顶,又会钻进去了爬不出来,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更何况,大部分人的智力都属于一般。所以说,年轻人尽量不要过早触碰智慧太高的书籍,要不然就会适得其反!其实,《道德经》是帮助上等智慧的人来解释《易经》中的哲学,因此学习《道德经》也是有门槛的!更何况,《道德经》中的有些思想,适合于强者采用,对于普通人不一定使用。搞得不好,年轻人,过早触碰了《道德经》,学偏了,还容易走入以下2个误区——无为和不争!无为和不争,是老子《道德经》中的核心思想。其中,光“不争”二字就在《道德经》中出现了8次,分布在7章之中,其中第八章出现2次。第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第八章(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2):夫唯不争,故无尤。第二十二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六十六章: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六十八章:是谓不争之德。第七十三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第八十一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从字面意思上看,不争就是不争不抢的意思,无为就是无所作为的意思。但老子的“无为”和“不争”,是对君王的告诫,告诫他们不要与民争利。作为领导者,要有一种“无为”的态度去管理天下,让百姓自治,不要朝令夕改,过于劳民伤财,让万物自然生长;最后就可以“事无事,为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比如,《反经》中说:圣明的君王用他的土地分封诸侯,用他的财物赏赐功臣,不和老百姓争夺利益,这就算是懂得了做一个最高统治者的原则——与民不争,把不是自己拥有的东西当作自己的来支配使用。但是,一般人学了《道德经》后,很容易错误理解老子“无为和不争”思想,甚至把自己想象成帝王那样富有天下,与世无争,年纪轻轻就不思进取、不努力了,这显然就是大错特错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开始变得“佛系”:一切随缘,无欲无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佛系青年们,其实是误解了老子的“不争”思想。人们常说,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但如果大家年纪轻轻,就把所有东西都放下了,那么社会就会没有进步的动力和欲望了。老子《道德经》中的确告诉我们“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但他是告诉乱世君主们,不要私欲膨胀,在治理国家的时候,要“以不争去大争”,不应该在道德上面去争,而要多用实际行动去争取更大的利益,去积极作为,造福黎民苍生。我们绝大数人都是普通人,年轻的时候,需要通过自己勤奋的双手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而不是空想、好逸恶劳,坐等机会到来。如果你什么都没有,没有帝王那样的资本,还谈什么不争和无为呢?老子所说的“不争、无为”与《易经》中所讲的“谦卦”思想类似,都是告诉人们要谦让、厚德。但如果你自身都没有实力,却故作谦虚,就是假谦虚,是矫揉造作。《易经》谦卦云:地中有山,谦。即:《谦卦》的卦象是艮(山)下坤(地)上,为高山隐藏于地中之表象,象征高才美德隐藏于心中而不外露,才称作谦。所以说,真正的谦虚低调,是你有实力后的内藏锋芒,不显山露水。如果你自身什么都没有,没有功名,没有富贵,还假装谦虚清高,实则是不思进取,自欺欺人,就是像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购买专栏解锁剩余26%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