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周易#《易经》为《连山》《归藏》《周易》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中华思想的源头,也是华夏哲学的鼻祖,它阐述了天地间的万象变化,也是民俗的总脉,更加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易经》《易经》中的占卦问卜之法,其实是用易道指点人生而已,真正的应用,要正确地把握《易经》的思想体系才可以。虽说卜卦历来都被看成一种术数,乃小道耳,但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聊一聊占卜问卦之法,只为闲暇或迷茫时聊以慰藉。《易经》的思想庞杂精深,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代哲学的核心内容“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等基本规律都在《周易》中有所体现。《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个“道”是《易经》的“道”,也是天地的“道”,也是万物的“道”,这里的“道”就是说宇宙的基本规律,就是阴、阳的对立统一的运动变化。《易经》阴爻和阳爻,两种符号构成了自己的体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阴阳互体,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通过《周易》中的十二消息卦,我们可以体会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对应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规律。六爻纯阴的坤卦,它的性质是纯阴。从它的一爻开始,让它产生变化,依次将每一个爻在下一个卦象中由本来的阴爻变为阳爻,就依次生成了一阳复始的复卦,二阳来临的临卦、三阳开泰的泰卦、四阳强壮的大壮卦、五阳决去一阴的夬卦,六爻纯阳的乾卦。《易经》从坤到乾,卦的阴阳性质发生了完全的变化,所谓此消彼长,阴阳对立,都在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体现了出来。所以易学当中,除了对立统一,还要注重一个“变”,卜卦尤是如此,除了本卦即占卜时所卜出的卦以外,经过变化还有互卦、变卦、错卦、综卦几种卦,各自代表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易经》起卦的方法就比较多了,在《周易》中主要是用筮法,筮法比较繁琐但仪式感十足,适合深研卜易之道的人潜心研习。而我们作为平常自娱自乐,可以用一个非常简单的起卦方式:铜钱法《仪礼·士冠礼》正义中说,用铜钱(可以用硬币代替)三个,随手抛掷落下,两面一背为少阳,两背一面为少阴,三背为老阳,三面为老阴。抛掷六次即可排出六爻,进行记录,注意一到六爻从下依次往上,这样就得到一个本卦。《易经》老阴、老阳都是动爻,遇到动爻要变,阳爻要变阴爻,阴爻要变阳爻,也就是说把记录下来的六爻中的老阴、老阳出现的爻变为相反的爻,就得到了一个变卦。作为娱乐,只需要占得一个本卦,一个变卦,再自己查一查卦辞,卦辞这个东西百度就行,就可以自己解卦了。司马迁曾说过:“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显然卜祝只是一种不能够太过认真的术,所以我们主要还是要体会《易经》的思想智慧,占卜之术则适合茶余饭后用来消遣解闷。这里是六道消息,与您共同分享传统文化,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