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值得读吗带你快速简单弄清楚易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6714281750902933&wfr=spider&for=pc

提到《易经》这本书,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深奥、难懂、神秘等之类的关键词。那它本来的面目是这样的吗?之所以给我们这种印象,并非我们“没文化”看不懂,只是从古至今解释《易经》的书太多了,往往是借题发挥、牵强附会,把本就很“玄”的一本书,搞得“玄之又玄”,更复杂了。

这本书到底值不值得读呢?先注意一点,这本书的名字不必纠结,《周易》或者《易经》,不管原本哪些文字,加了注解后叫什么,这不重要,我们就知道有这么一本书就好。

再就是书的作者是谁,也不用纠结,有的说是三个圣人作的,伏羲、周文王、孔子,还有的说是很多人不断添加的。这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不重要,不必在意。

然后再看《易经》这本书到底再讲什么,应该先定一个调:它是一本古时候一本用来“占卜算命”的手册。当时人为什么要占卜算命,因为有疑惑,有种种不解,对自己本身、对周围、对大自然,都充满了迷惑,不知如何是从。所以寄托于鬼神占卜。此时有一些比较聪明的人就搞出这么一套法子,来给人解释一些东西,判断吉凶,指引去向。

具体怎么操作仍然没看懂,反正是用一种草,选择六次,然后看图形、奇偶之类对照《易经》这个册子里某条说法,再进行解释。这种是日常用的,还有重大事件的时候是用乌龟壳,烧它,然后通过背上的裂纹,用一套说辞解释。其实这些也不用深究,因为《易经》能造成现在的地位,不在于它占卜这方面怎么操作,还是在于它里面的文字。但是我们要知道它的确是一本占卜用的册子。

可以想见,当时应该有很多此类书,只是没有流传下来。《易经》这本书怎样能快速理解,搞清楚它的思想或者说哲学。可以分成这么三点。

第一点就是这个“易”字,是这本书一个重要观念。“易”就是变易或者简易。即万事万物处在一直变化中,且从简单的到复杂的。

为什么会变化,因为有“动”,为什么“动”,写这本书的人就自行设定了两个元素,一个是刚性的“阳”,一个是柔性的“阴”,这两种元素相互冲突、推挤,于是就有运动,有变化。他用两个符号表示它们。阳就用“—”,阴用“--”,也有说法说这个符号是从男女身上来的。

《易经》的基本元素设定“八卦”

知道它这个基本元素和符号后,它在这最简单的符号之上,继续演变增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代表自然界里的一些事物,其实仍不能深究,只能当成他自己设定的那套逻辑里的基本元素。像“阴阳”一样。之后又发展成64卦,就是这8个基本的互相排列组合。

64卦图序

以此就说,万事万物都是从很简单的变成很复杂的,要是知道了最原本的东西,就知道那些复杂的东西了。所以它能用这个来推算以后,表示它懂得了世间这个“理”。当然这个“理”是他自己设定的一套逻辑。

《易经》的第二个观念“象”,它不是定了64个卦吗,每一卦由六个基本符号组成,每一个符号称为一“爻”,每一卦每一爻都有一个“象”,可以理解成对这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的一个解释。

造成《易经》深奥玄乎的就是这个“象”,如它所说:

庖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它意思是这些符号不是乱定的,是通过观察自己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才定出来的。所谓取象类比。但这一点有个哲学的地方,即这个“象”,它是原本就有的,然后这位高人造一些符号来跟它对应。还是说有人通过这些符号,生出“意象”之后就造出了一些“物”,甚至各种观念道理,孔子就赞成这种。并将其大加延伸,为他的学说所用。

“涣”卦

这个如果能说得通,那《易经》就厉害了,不过还是有点牵强。例如有个卦叫“涣”如上图。它由八卦里的“坎”和“巽”组成,下面那个代表水,上面是风,“风行水上”,或者“木在水上”,那就有人通过这个“象”想到一个“船”的象,然后就造出船。《易经》中解释“象”多是这类说法,怎么说呢,有些是有道理的。孔子比较偏爱这一点,他不仅说物质是靠这个“象”来的,连其他种种观念,各种伦理道德,都能衍生出来。

古人的文字还是读起来很酷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像老子所说的“无物之象”,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老子似乎也觉得,并不一定先有某种“物”,才能有“象”,也可能先有象,然后造出了物。

《易经》的第三个观点,就是“辞”,这个也是进一步的解释,但它更凸显了这本书的占卜本质,因为“辞”就是来判定吉凶的,还有下一步的趋向。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如这个“谦卦”用“象”解释是“地中有山”,但如果占卜搞到这个卦,它还是不知道吉凶,不知道怎么做。所以用卦辞解释,“谦亨,君子有终”,

《易经》“谦”卦

它的第一爻,最下面那一条,“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辞”就是做这个用的。《易经》有64卦,个爻,说吉的次,凶的52次,“无咎”(这样做没什么错)的85次。从这点看,更表明,这本书就是占卜手册。

不再赘述了。总结一下,《易经》这本书,刚开始的样子或者意义绝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它应该没有这么复杂。很多都是站不住脚的,逻辑不对,经不起推敲。但也不失为古人对自己对生命对宇宙的一种认识,我们现在人对这些其实也是知之甚少。谁也不敢断言他发现了宇宙的至理。

占卜那部分可以忽略,人的行为怎么能由几根草决定吉凶呢。不过由后人添油加醋的内容,有些道理还是可以了解的,有解释的好的,或者延伸出的伦理道德哲学之类。也可看看,不过,看之前不要先把它想得太玄乎了,如果看了一点,看不下去就算了。简单熟悉一些里面延用至今的名句、词语,就够了。

《周易》书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