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易经 >> 易经知识 >> 易经到底在说什么

易经到底在说什么

#30/(30页书+个字)

.1.22

《易经真的很容易》P1-P56

《易经》作为中华文明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诸子百家的鼻祖”经典,今人对其知之甚少,误解甚深,到底《易经》在说什么呢?

《易经》是源于古人对天地人或者人与自然的追问,西周以前天是上帝,孔子以后天代表自然,自然的道理叫天道;而人作为天地之间的万物之灵,遵循着顺应着天地万物的规律,天人合一,才能和谐生存,生生不息。

“易”是变易的意思,有“易”就有“不易”,在变化寻找不变,并把这不变的规律遵守之、顺应之。但是准确寻找变化的规律何其之难,人生来自有定数,甚至可以说万物生来自有定数。人无法决定的事物太多,无论人依照定数而行,还是有意识地通过自己改变,都无法避免地由自己承受选择带来的后果。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选错了招致灾难,选对了带来幸运也是一种选择。而易经就是让人尊重自然规律,通过卦象和卦辞来推理和占卜,趋吉避凶,做出合理的选择。

但是,占卜再精准,选择再正确,可万物时刻处于变化之中,一切以时间、位置、事物、立场为转移,最终正确的选择带来的不一定好的结果。所以,古人很谦逊,承认自己无法做到“人定胜天”。“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阴阳相互作用是万物的本来,是“天道”,而继承“天道”的是“人善”。所以中国人历来遵从“以人为本”和“以德为本”,除了食色本来,还把仁德和道义看作是人的根本。

《易经》的宇宙观把世界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和合,生生不息,而人立于天地之间,致中和,才能长久。

伏羲氏没有提出“神”主宰万物的观念,而是客观从“人”的视角来看待天地,用“一”代表太极,太极分两仪,万物存在的两种状态,“一”为阳,“——”为阴,阳代表变化,代表能量,阴代表不变,代表物质,阴阳相互转化,不可分割。一阴一阳的运转代表着自然界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生命过程。

两仪生四象,少阳(清晨),老阳(中午),少阴(黄昏),老阴(午夜),而太极就是原点,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四象生八卦,用八种符号来代表自然中的一切现象,天、山、雷、水、地、泽、风、火,八卦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代表更多变化态。每一重挂,都有六爻,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个爻,用来反映宇宙和人生的复杂变化。

同样面对一件事,只要时、位一变化,做出的选择就不一样。“位”不是简单的空间概念,而是身份、地位、立场等条件,“时”是时机和情势,一切以可能的条件为基础,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做出对应合理的选择,没有绝对,物极必反。孔子深知占卜的目的不在于卜问吉凶,万物哪有什么吉凶,而是指引人应该如何思考,如何做出妥当的选择。知天命,寻大道而行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