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产生于中国的远古,能够流传至今,也算是一个人间的神话。中国号称年文明,其中自有易经的身影,也是中华文明不间断流传的标志文化。
世界四大古文明也唯有中华文明一直流传下来,那么我们从中华远古文明中能得到那些智慧,获得哪些好处呢?这又不得不说说《易经》。这是一部非常特别的书,从甲骨文的记载中,都含有《易经》的文化内容。直至现在,很多人还只认为它就是一本占卜算命的书,历史的传说中,又因为它的神奇而神秘。
其一,《易经》并不神秘,而且有很多的用途,这里有孔子的易彖为证:《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由此可见,卜筮也只是《易经》四大功能之一,排在最末位。如果仅去追求它的卜筮,且不谈它颇有争议的准确性,仅就使用的方向上,显然有舍本逐末之嫌。其二是《易经》比较复杂,卦象有自己的符号逻辑,而懂得符号逻辑的人,真的是少而又少。古人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就用阴阳卦画创作了《易经》,就是想传承智者的知识经验,直到有了文字以后,才加了文字说明,因此它是一部看图说话的书。这与我们现在完全用文字表达知识和经验的认知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一味的沉浸在文字里解读易经,有着先天不足的弊病。是认知的习惯,让简单的文字也因此变得晦涩难懂,本来通俗易懂的知识经验,也变得神秘起来。而《易经》里的知识和经验经历几千年的流传,早已深入到国人的传统里,只是没有读过《易经》的人,不能系统的把握这些知识和经验。现实里很多人都在实实在在地使用着《易经》中记载的优秀文化。因为掌握的不系统,也因此造成了我们存在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比如有些人只有乾卦中自强不息的努力,去专研业务,培训技能,无形中缺少了坤卦中厚德载物的包容,以至于在群体生活中,少了人脉的支持。这些看似无所谓的做法,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事业的发展。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其三易经原文中的很多话,我们现在还在使用,只是不知道出自《易经》。比如群龙无首,出自乾卦;谦谦君子,出自谦卦,突如其来,出自晋卦;虎视眈眈,出自颐卦;即鹿无虞,出自屯卦等等。这些与我们紧密相联的知识经验,都是从远古就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与远古时代的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其四,《易经》使用了很多远古时代的故事,来说明解决各种问题,既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我们现在依旧使用的智慧。比如利用“帝乙归妹”的典故,分别说明泰卦的保持需要品德优秀,动机纯正,才能达到长久的安泰的一种做法,而在归妹卦中则说明公主下嫁时,身居贵位不使用华贵的嫁衣而展现品德的完美,追求家庭生活的和谐。虽然是同一个故事,在不同情况下,展现了故事不同的侧面来说明不同问题的智慧。“丧牛于易”和“丧羊于易”,分别出现在旅卦和大壮卦中,按照历史故事的记载,应该说“丧牛于易”和“丧羊于易”都是在说商的祖先王亥在“有易”交易牛羊被杀后,丢失了牛羊的故事。虽然是同一个故事,却是在分别说了旅居在外的情况下要小心谨慎,不能放纵自己。而在大壮卦中则展现的是虽然遭受挫折,为了事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人们不畏坎坷艰险,无怨无悔继续进行下去的一种生存智慧。用同一故事的不同侧面表现出不同的哲学道理,不仅展现了远古的语法,也展示了汉语在古代就有非常灵活使用的功能。泰卦中通过田间拔草的劳动要领,说明做事抓主要矛盾的基本方法,达到安泰和谐的目的。诸如这些难以读懂的地方,在没有使用逻辑破解之前,亦不知所云,就显得非常的神秘。能够把易经的思想智慧通俗易懂的展现出来,得益于对易经符号逻辑的破解。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虽然还没有专家来讨论,但我相信这才是中国远古祖先的智慧,也是我们今天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
通过多年研究,择选了一点最新的成果,与大家分享。让《易经》走进我们现代生活,为当今服务。通过学习应用,散发它璀璨的光辉,让《易经》不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