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书籍《易经》相传自西周流传至今3千多年,由周文王所著,今年初还有人用《易经》来算卦预言,年新冠肺炎必须坚持严守防疫,方能在年看见曙光。
对此,国学专家钟老师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易经几乎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所以起源的真实性与占卜可信度皆有待考验,唯一可知的,它确实是一部极具文学价值的典籍。”
▲专家表示,《周易》应非周文王一人所创,但确实是一部极具文学价值的经典。(图/百科词条)
专家说明,《易》传说是三部典籍,包括《连山》、《归藏》和《周易》,合称为三易,目前流传的则是《周易》,另两本失传多年,惟近代中国湖北疑似出土《归藏》。
三易中,只有《周易》传世,因此《易经》通常就是指《周易》。《易传》则是早期儒家学者对《周易》“卦、爻辞”所作出的系统性解释,展现了先秦儒家把《周易》当作君子道德修养指引的诠解方式,共有十篇,通称“十翼”。
《周易》一书主要有三方面的意义:物理的、数理的、伦理的。物理方面则为“阴阳”、“变易”、“生成”所以“易”则有这个意义。而数理则为“序理”、“系统”、“关系”,这方面可用“序”作代表。而伦理则为“意谓”和“价值”,这方面可用“吉凶悔吝”作代表。
专家说,《周易》又称“本经”,传说由西周周文王所着,17世纪经天主教流传至欧美国家。《周易》以阴阳符号构成的卦象代表世间万物运行,占卜者向神明问事,求得卦象后对应签诗,并预测未来的成败吉凶。
后人对《易经》及《易传》作注解的版本众多,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弼、韩康伯的《周易注》以及朱熹的《周易本义》。
专家指出,“占卜的准确性我们无法确认,可知道的是,它对应的签诗中,含括了『政治、哲学、经济、医学、天文、算数、军事』等各方面思想,因此被列入『十三经』中。”
他举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语,就是来自于《易经》中的“乾卦象辞”,意指君子应像天体每日运作一般自强不息。短短一句话即蕴含哲理,可看出易经的价值不限于占卜,更包含古人思想的传达。
此外,《易经》还提到不少商代的历史事件,像是“帝乙归妹”(帝乙将小女儿嫁给周文王),所以后人流传该典籍是在西周著作,整体来说,时间点应该无误。
依据司马迁《史记》的记“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后人因此认为《周易》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时候确立,是周文王奠定了《周易》以“乾”为第一卦,并为每一卦写下“卦辞”(卦象的解释)。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则被认为是“爻辞”(每一爻的解释)的创立者。卦辞和爻辞的内容不单影响周朝的历史,也影响到“诗经”的文学风格。
不过,关于作者为周文王一事,专家则认为,“这部典籍包罗万象,仅一人穷一生之力几乎不可能完成,所以周文王就是作者的可信度不高,推测是众多学者合力完成。就如同八卦相传为伏羲所创,真实性仍有待考察。”
最后专家表示,其实无论这些经典古籍的作者是谁,其文学价值从古至今,只能用“经典”形容,至于占卜吉凶,我们要时刻记得,至圣先师孔子所说的“未知生,焉知死?”只有把握当下,认真学习、工作、生活,才能找到自己的未来。
参考资料:《周易溯源》《周易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