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起源和流传人民资讯

白癜风会痒痒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5/5845632.html

「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新闻」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北约四公里处的羑里城是周易文化发祥地。资料图

周文王画像。

《典籍里的中国》之《周易》节目剧照。资料图

文\本刊特约撰稿金满楼

说起《周易》,多数人捧起它时多少会有一些畏难情绪。不过这也不奇怪,因为在古代,很多读书人也会有类似的感觉。这不,在《典籍里的中国》中,《周易》被推上前台,并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周易》的起源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为了让观众了解《周易》的形成,节目组在剧情安排上设计了上古、中古、近古三个历史时期。应该说,这一剧情安排有一定的历史依据。按《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周易》的形成,简单说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具体而言,就是上古时期伏羲留天地之象,中古时期周文王演《易经》之道,近古时期孔子及弟子注《易经》而成《易传》。这一过程中,经传合一,终成《周易》。

《周易》的形成,周文王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商朝末年,周文王广施德政,远近百姓纷纷投奔,周国由此日渐繁盛。然而,这一切引起了商纣王的猜忌。不久,商纣将周文王拘禁于羑里,并杀死了他的长子伯邑考。在被拘禁的7年中,周文王并未在绝境中沉沦而是潜心推演伏羲留下的天地大道,并由前者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同时,周文王把自己对天下大势的认识融入其中,由此推演出最古老的《易经》。这就是“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

最初的《易经》,主要反映了周文王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的德行和思想。数百年后,出于对周文王的仰慕与追怀,晚年的孔子对《易经》最为痴迷,他勤学不倦,以至“韦编三绝”。这就是说,孔子对《易经》爱不释手,就连串接简册的用熟牛皮做的绳子都被磨断了三次。最终,孔子及其后学阐释《易经》的著作形成《易传》,成为《周易》重要组成部分。

《周易》为周文王推演而成,故称《周易》。这里的“周”字,通常认为来自周王朝兴起的岐周之地。当然,也有人认为,“周”是周普、周遍的意思,也就是《周易》包含的内容广泛,无所不包,故称《周易》。至于“易”字,一般认为是变化的意思,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言蔽之,《周易》就是一部研究天地万物变化之道的上古经书。

《周易》的智慧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就框架内容而言,《周易》一书可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分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六十四卦中,每卦有六爻,即六个符号组成,其中又可分为上卦、下卦两个部分。每爻的上卦和下卦,都来自伏羲原始八卦中的一卦。这八卦,即为人所熟知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为了记住这八卦的符号,古人还总结了一个顺口溜: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在这八卦的基础上,两两相重,最终构成了《周易》六十四卦的卦画。

卦画之外,经的部分还包括相应的卦爻辞,其中又分卦辞、爻辞两部分。所谓“卦辞”,是对整个一卦的解说。如乾卦的卦辞为“乾,元亨利贞”,一共六十四条。此外,每一卦包含六爻,每一爻又有解说,即所谓“爻辞”。举个简单的例子,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降龙十八掌”,其中“亢龙有悔”“飞龙在天”“见龙在田”“群龙无首”“潜龙勿用”之类,就都出自乾卦的爻辞。

相传,周文王在创作卦爻辞时,最初是作为占卜之用,但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对天下大势的预测和殷周之际的史事。由于最初的卦爻辞比较深奥难懂,孔子及后学又相继撰写了相关的解释文辞共十篇,这就是所谓的《易传》“十翼”。

从哲学思辨的角度上说,《周易》上述天地之道、下究万物之理,它是一部充满了各种哲理和智慧的智者之书。如孔子所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从这个角度而言,《周易》也是一部人生之书,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采取正确的人生态度,并在前途命运上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如在这期的节目中,就不止一次提到《周易》的一句经典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的大意是:天之运行,四时交替,昼夜更迭,岁岁年年,无有止息,无有差错,君子当效法天道之健,自强不息;地势平顺厚实,坦坦荡荡,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君子应效法地坤之厚德,胸怀天下,容载万物。应该说,这两句话之所以成为众人皆知的名言,也是因为它体现了《周易》的精髓,即自强和包容的品质才是君子的立身处世之道。

《周易》的传承

释家林立,蔚为大观

孔子为《易经》做传后,《周易》也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后世科考的主要依据之一。汉代以后,《周易》在保留原有占筮功能的同时,也在哲理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演化,最终成为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典籍。也正因为如此,《周易》得到了汉朝帝王的加持,并被尊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

宋朝时期,《周易》的研究再次达到高峰。当时,很多儒学先贤都对《周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邵雍根据《易传》八卦形成的解译创立了被称为“先天学”的理学象数学派;周敦颐结合道家思想提出了系统的宇宙构成论《太极图说》;程颐在《周易程氏传》中以义理方法解读《易经》,为后学者提供了全新思路;朱熹在《周易本义》中深入探讨了《易经》的核心概念“阴阳”,并对其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做出了深入的揭示。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尤喜《周易》并为之研习五十余年。壮岁之后,康熙与大学士李光地等硕学大儒反复探讨,学问日深。康熙四十五年(年),在康熙的委托下,李光地领衔编纂完成《御纂周易折中》,这也成为古代易学研究的另一高峰。

五经之中,《周易》一向以高深而著称。自诞生以来,经过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反复考证与训诂,历代学者皓首穷经,给后人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可谓释家林立、蔚为大观。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易》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深远影响,是其他任何一部典籍所不可比拟的。历经千年后,《周易》已成为国人文化之根,这大概也是它被列为群经之首的主要原因吧。

天道有常,阴阳互应而刚柔相济;君子有为,自强不息而厚德载物。千百年来,古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在物换星移间苦苦寻找乾坤变化、万物始终的终极规律。正所谓,推天道以明人事,《周易》在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多重关系的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以此而论,中华民族之所以历众劫而不覆,逢畏难而不倾,这与《周易》中所提倡的精神也是分不开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