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原来学易经,可以这样改变命运

每一个人都可以活一百二十岁,因为老天给你的配额就是一百二十岁,但是能不能活到一百二十岁,由你自己决定。

「曾仕强每日箴言」

为什么要学《易经》?

这是每一个学《易经》的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因为这样你才能够从内心去接受它。

学《易经》,为的是别人吗?不是的,为的是自己。

所以,孔子说,古人做学问是为自己,现代人做学问是为别人。听起来好像古人比较自私,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只有自己先做好,才能不断地去影响他人。

为什么说读《易经》是为自己好?答案就一句话而已:我命由我造。

我的命是我自己造出来的,这一句话才是《易经》真正要告诉我们的精髓。

我们一向都认为命是老天给的,认为命是不由自主的,实际上不是。

1

那么问题来了,我命怎么是由我造呢?

我们常常说,众生平等。因为拿《易经》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六爻,没有一个多,没有一个少。

这六爻,每一爻代表二十年。

由下往上,先是走下卦,一到二十岁,是初爻;第二爻是二十到四十岁;第三爻是四十到六十岁。这是一个甲子。

然后进入上卦。第四爻是六十到八十岁;第五爻是八十到一百岁;第六爻是一百到一百二十岁。

众生平等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可以活一百二十岁,因为老天给你的配额就是一百二十岁,但是能不能活到一百二十岁,由你自己决定。

你要活,就活到一百二十岁;你不活,活到四十岁就走了也可以,这就是自作自受。

想想你现在是多少岁,就知道自己目前身处哪一个爻。后面要走阳爻还是阴爻,最终走出一个什么卦,都是你自己可以选择的。

这就是“我命由我造”。

2

老实讲,人生第一爻是生不由主的。

从生下来到二十岁,你自己很难有选择?你想干什么没用,因为你不能自主。所以那时候父母很重要。因此,我们选父母就是我们的天命。第一爻几乎是天命。

如果在你一到二十岁之间,父母很早就过世了,你是个孤儿,那你一定是阴的。你如果投胎在富贵之家,父母对你很好,什么都好,那你的第一爻就是阳爻,

这样,大家马上会悟到为什么《易经》说,第一爻是阳的才高贵。

第一爻是阳的,有快乐的童年,但是这里面就牵扯到你的第二爻会变成什么。

第二爻可能会突然间变成阴的。因为二十岁到四十岁,你会受到很大的磨炼,很大的刺激,会有失落感,不能老是像二十岁以前那样事事顺利。

四十岁是一个关键。孔子说,如果四十岁,你还是没有什么成长的话,这辈子大概就没了。

然后进入第三爻跟第四爻,这两爻全部是人自己在做、在调整。

一个人要活到八十岁不容易,不是想活就能活的。为什么?因为你的敌人就是你自己。你把自己整得活不下去了,后面就没有了。

如果后面有,你就进入了第五爻。这时候你就要开始注意,自己最后要收在哪一爻,你这一生才会善终,要不然就不得好死,就这么简单。

人生完全是你自己在控制,这才是读《易经》真正的好处。

一般人都在用一些雕虫小技,真正的其实是安身立命:安自己的身,立自己的命。

所以我命由我定、由我造。所以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因为一切一切都是你自己搞出来的。

3

这六爻,每个爻只有两种情况,反正不是阳爻,就是阴爻。

这样走下来,会有一条很微细的分界线,一边叫下卦,一边叫上卦。一个是你的第一个甲子,一个是你的第二个甲子。

所以,以前人说,能到花甲之年就不容易了,就是你走完下卦就不简单了。用很通俗的话说,人生好不容易走了下卦,就挂掉了。

这里有一道很重要的关卡,就看你能不能上得来。

下卦受外界影响比较大,叫内卦;上卦是自己的修炼来决定的,叫外卦。

内卦代表你的内心世界,外卦代表你外在的修为。

所以,一个人在下卦这段时间,你要不断去修己安人,因为你的态度表现真的很重要。

为什么?因为如果你被人家挖出来你手里都是错误的话,你后半辈子怎么过?我们从这里面能体会到太多东西。

不过一个人活到六十岁,其实只走了下卦而已。但是我们要提高警觉,因为很多人六十岁就走了,特别是五十九岁那一年走的特别多。

来不及走上卦,走了下卦已经精疲力竭。

这样你就知道,六十岁以前,要保留好的体质,才能度下半生,才有下半生。

如果没有下半生的话,你这辈子的使命是很难完成的,因为完成使命多半在外卦。

总之,人生到哪一个阶段,你要时时刻刻知道,最关键是要为最近的这二十年负好责任。

如果现在我们走着走着发现,发现不是这样,没关系,还有时间可以调整。你要行走,然后才能观察到问题,这样下一步是什么,你自己心里才有数。

过去,是固定的;未来,会变化。所以要重视未来,而不是老回想过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总喜欢说“好汉不提当年勇”。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要往前看。但这个“前”不是金钱的“钱”,而是前面的“前”。因为前面是你的发展,你的展望,这叫展望未来。

你要站在过去的基础上,找到最有利的展望,去发展,这就叫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