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易解笺注疏》自序
自古有先贤说,学易得善其长者,惟两类人耳。其一为绝顶聪慧之人,记性好且悟性高,见一知三,触类旁通,知而镌记,熟玩寓乐;其二为得良师点窍的村氓野夫,盲而得养者尤,盖缘情志专一,不愁吃喝,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又得高人点化耳。易经之学,博大精深,浩如烟海,门派林立,渊源流长,错综复杂,著作垒山,汗牛充栋。我之学易读经,几经周折断续,不得其法,也无高人点校,几致浅尝则止,束之高阁。究其原委,有如下数种:
1、《周易》经典著作,大多为古汉语行文。我辈多未受传统小学启蒙,对汉字学和古汉语学缺乏系统的基础学习。大多数易学经典,因文字与语法而看不懂啊!另外,大多数传世著作,虽版本众呈,种类繁多。但著作体例缺少导读部分,而多数前辈又不太重视认知逻辑及行文结构;加之过度重视惜字如金,微言大义,结果文字认得,句意明白,但象数理背后的算法却隐晦不明,真的难以学以致用啊。甚至,还有些书,真的是义不写明,数不教全,虽著万言,却难见真传半句。
2、《周易》经典著作的今译今解,看似把艰涩难懂的古文通译明白了,其实受译者学术水平及易学偏好影响,要么是引经据典的考据溯源,以传解经,看似解说深刻明了,洋洋数十万言,专业宏伟,其实反倒让人更无精力与兴趣习读了。要么就是以儒说义,重义理世故,牵强附会,看似通俗易懂,趣味盎然,实则离经悖义,认知浅薄杂乱,难以服人。要么就是易经杂说他讲,虽也有名人大家,但多重义理情志,虽讲得头头是道,启迪人生,但听学之后,经书仍然看不懂……
3、坊间易数师傅,多重术数,又标榜“法不轻授,卦不放空”,动辄学费以万为单位计取。好不容易登堂得教,却多不见《周易》而取用后世诸占测术数,如六壬、八字、奇门遁、神数、梅花、六爻等等。虽高人著名常闻神通,但研习从学的机缘却难得。
如是种种,不一而足,难以尽述!
至诚通神!然,后生小子我幸得重庆霍斐然先生《小成图预测学讲义》,终逢《周易正解》,欣喜若狂,反复习读,豁然开朗。霍斐然先生复创《周易》学用古法正解,方便洞明后人学演《周易》之学,霍师具功至伟,功德无量!
但先辈贤师,著书立说,微言大义,国学渊博,庭阔堂深,终有不低之门槛。我边学边证,虽尚未硕果,但具成读学笔记草稿。不敢私专,布施于众,方便同学!佛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发愿布施,自渡济人,知行不二,广泛布施,积功累德,回向众生!
后学小子我以霍师《周易正解》为底本,随学随写,草就《霍氏易解笺注疏》。霍氏易解,专指霍斐然老师著述《周易正解》,先生以小成图卦法为《周易》象数之用,以复古创新的象数解读《周易》经典,自成一家,别开生面,简称霍氏易解。《周易》,辞由象生,象外无辞。求本溯源,回归八卦类象、万物类象,用真象来读懂六十四卦;用中国正宗国学之六书造字——“象形、形声、指事、转注、假借、旁通”来解释卦爻字词,以正其义。
为著作作注,是有成熟的范式的,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体例之一。注疏,注文和疏解的合称。对于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注,或注解、注释。对某些典籍、古文献做注始于汉代。先秦是我国学术昌盛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流传下来大批典籍、文献,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文字的变迁,史料的缺遗和分散,汉代人已很难读懂,从而一些学者专门为这些古书做注解。注解又有传、笺、章句等名称。传,有转授、相承师说的意思,一般指阐明经义。笺,是说明作者的用心,或断以己意。章句,指分析正文的章节句逗。它们是各有不同角度的。及至唐代,许多汉代的注解也已不易理解。于是产生了新的注解形式,即注解者既注解正文,也注解前人的注解,也就是总的加以疏通,这种注解称为“疏”,也称“正义”,如《周礼》有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尚书》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等。宋以前注和疏是分别印行的,后来则合为一本书,一般的排列是先注后疏,合称注疏。汉代学者主要是注解经书,后世历代学者对许多重要古籍均从事了注解工作,注解的内容、范围、体例也日益扩展和完善,如所注的范围有词语的音义,来源;引文、典故的出处;人名、地名、年代、方位和史实的考证;以及划分段落,串讲大意等等。注解的方式又有夹注、脚注、篇末注等等。
《霍氏易解笺注疏》本就题《霍氏易解注疏》的,但童心泯顽,注疏显得过于规整正式,不如调皮一点叫“笺注疏”——捡着说!说白了,就是我认为艰涩难读学的,捡出来疏通一下;我认为重要的生涩难懂的,就捡出来查找资料注解一下。因为大部分的注解,我未下考据功夫,要么是我的学习知识,要么是我原来做的读书笔记,故且叫作“笺”注吧。(嘿嘿)
在文中的夹注,为与原文用圆弧小括号的夹注区分开来,我用了三角括号“”。夹注针对于简短注解以不太影响正常阅读,不占用太长时间以打断读者思路。脚注,我用了画圈序号加右下角脚注号,如“①”,然后在段落终尾作详细注解的方式。脚注,针对注解内容较多,句子较长,占用较长,若以夹注形式可能打断阅读思路的情形。而对于内容较多,内容相对独立完整,占用文章空间多大,阅读时间较长,放在句子或段落中可能打乱读者意境,或者打乱文章正常结构的注疏,一概用右下脚中括号标注疏序号,如[6]。最终在文章正文之后详细注疏。本文的注疏都延用小五号仿宋体字加粗,以示独立明了。
霍师乃易学大家。后学小子我来作注,诚惶诚恐。佛说,不住空相、不住实相、不住法相。性本自足,心物一元,知行不二,菩提涅槃,立地成佛;成佛而佛相即空,遇佛杀佛,是杀相而非杀生,不住相罢了。我发心治学,发愿布施,若有妄言悖行,所致业果,我愿承受;所积功德,回向不必在我,回向众生,回向诸传法教学的先生和尊师敦学的同修。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