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神秘的连山归藏,实则并未失

《易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古老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其中有无穷的智慧和文化财富。学易,首先得了解《易》的历史,而其中最为神秘的要数《连山》和《归藏》,单这两个名字就会让人浮想联翩,那种神奇的感觉油然而生。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神秘的《连山》和《归藏》。

一个简单的“易”字,让我们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只要学《易经》,我们就绕不开三易。对于三易,有两种说法,一则是简易、变易、不易;另外一则就是《连山》、《归藏》、《周易》。简易、变易、不易出自《易纬乾凿度》,我出于对《文心雕龙》的偏爱,因此对《纬经》的态度不是特别友好。

坎戊月精,离巳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王四季,罗络始终,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巳之功。易者象也。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日含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辐辏而轮转,出入更卷舒。——《参同契》

学《易经》,先得懂一个“易”字。我们都知道,我国的汉字流传至今,经常一个字有很多意思,即“一字多义”,有时候,我们查字典,甚至会发现一个汉字有几十个解释项。《易经》中的“易”,我们现在查字典,至少也有5、6种的解释,在不同词组中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就传统文化中的“易”字而言,李秀笔记最喜欢的是《参同契》的解释:日月为易。

取象思维,一种周密严谨、充满想象的思维方式

因为是《易经》,所以怎么说都对,怎么说都说得通。因此“易”字在今天的多种含义,以天地大象都能讲得通。

日月,是天地间最大的现象,同时也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规律,在《易经》里讲述的是天地自然的大规律、大法则,大道至简、朴素之至,因为太过普通,习以为常,所以给人的感觉反而是变成了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因此是简易。

同时,如同日月轮换一样,我们生活的这个自然界,无时无刻又都在周而复始的变化之中,因此又是变易、象征着变化和改变;这种变化又是不知不觉发生的,我们如果在某一个时刻观察太阳或月亮,几乎感受不到他们的移动,非常不易察觉,容易被忽视。我们将如此错综复杂的变化抽象归纳总结,寻其本质,又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存在,因此说不易。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汉字是象形字。而取象思维也是学习《易经》最为重要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与我们今天学习的西方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从上述的日月取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取象思维同样周密严谨,当然也需要相当的想象力、逻辑归纳能力。

以“取象思维”读连山、归藏,将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连山》、《归藏》、《周易》的三个系统,实则在秦、汉以后为传统文化所用,有隐有现。——这是李秀笔记通读很多易学书籍之后的看法。具体分析如下:

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周礼·大卜》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源自伏羲时代;归藏易,以坤卦开始,源自黄帝时代;周易则是自周代开始,从“乾”、“坤”两卦开始,讲述了天地之间的人间大学问。对于周易,因为一直流传至今,所以形成共识是文王整理的易学体系。而《连山》和《归藏》,大多学者则认为已经失传。

在我看来,《连山》和《归藏》两本书虽然没有古本流传至今,但其中的精髓却早已融入传统文化的象、数易学之中。比如,在十二辟支卦,是以“坤”卦为主的,而“中孚”的卦气说,显然是连山易的应用。

近现代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归藏”和“连山”是子虚乌有,在我看来,也并不能站住脚。因为一方面从古籍的记载来看,我国古代一直以来惜字如金,古人不会去莫名记载虚拟的东西;另一方面,归藏以坤为主,和今天的历史考古学母系氏族有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第三,很多归藏和连山的内容,如果深入读周易,其实也是深在其中的,具体的例子有很多,这里暂不一一列举,喜欢李秀笔记的朋友,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