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名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在小学时就学过了。当时只知道杨万里是一个大诗人。后来才知道,他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还是一个足以开宗立派的哲学家。在哲学方面,他最有成就的领域是对于《易经》的研究。
对于《易经》的研究,在历史上可分为两大派:象数派与义理派。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代表人物如京房、邵雍。这一派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义理派则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代表人物如王弼、程颐。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两派之中,又细分为六宗,分别是:(一)占卜;(二)灾祥;(三)谶纬;(四)老庄;(五)儒理;(六)史事。“占卜”、“灾祥”、“谶纬”三宗,可归属于象数一派。“老庄”、“儒理”、“史事”三宗,可归属于义理一派。杨万里就属于易学“史事”一宗的代表人物。
杨万里(年10月29日—年6月15日),字廷秀,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又号“诚斋”,学者遂称其为“诚斋先生”。他是南宋大臣,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他不仅是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还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二十卷,以史证《易》,为易学“史事”一宗的创始人之一。“史事”一宗的特点,是参证史事,阐明易理。
南宋杨万里其实,在笔者看来,所谓象数与义理,本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单独偏重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对的。《易经》的写作特点,是寓义理于象数之中,通过象数这一特殊的方式来说明义理。象数是解说明义理的形式,义理是象数蕴含的内容。所以,正确的解《易》方式,应是以象数解释卦辞,以卦辞解释义理。杨万里解释《易经》,虽说以史实例证为主,但也是从卦象出发,完全放弃卦象来解释《易经》,是很难行得通的。这样,从今天开始,咱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杨万里的《诚斋易传》这本书,看看杨万里是如何参证史实,说明易理的。
《诚斋易传》这本书,笔者是从网上下载的。书是有了,只是没有标点符号。看惯了有标点符号的书,乍一看这本书,觉得很不习惯。为了顺利的看下去,只好自己去点标点。古人称之为“点句读”。本来觉得很烦,可是点了一段时间,发现“点句读”也是一件好事:“点句读”的同时,就把这本书细细的精读了一遍。以前读那些有标点的书,从来没有读的这么仔细过。这也算是一个额外的收获。闲话休提,言归正传。从明天起,我们先说该书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