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河南鹿邑,讲解《道德经》老子本身最喜欢的一个职业,就是相当于今天的图书馆馆长。当图书馆馆长,他可以看到很多书,所以老子是博览群书的,而且他自己的学问也很渊博。这样他才能够明道。老子不用“悟”这个字,他用“明”。所以我们一路看过来都是“明”字。老子突然间明白这个道了,这跟我们今天说的明白道理,其实还有一点不同。老子明道以后,就很感慨,感慨什么呢?这对现代人非常重要。在春秋的时候,周朝还是形式上存在的,大家对周王朝多少还有一些尊重。但是到战国就不一样了,那时候诸侯称霸,群雄并起,言论非常自由。有句话非常重要,就是言论一旦自由,社会就没有公义。老子就很担心,这样下去,“道术将为天下裂”,这是庄子讲的话。道一裂,人类就很不幸,因此,他才去写《道德经》,目的是救人类。2老子之书老子和孔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是,中国人往往把孔子称为圣人,而把老子尊为神仙。这是因为,读孔子的书,你可以做圣人;读老子的书,你会做神人。其实在西汉景帝以前,《道德经》原本不叫《道德经》,那时候根本没有“道德经”这个名词。它的名字叫《老子》,表示这是一本老子所写的书。那时候汉景帝以黄老之术治理国家,是实实在在地实施了老子的学问的。汉景帝了不起,通过亲身实践,他觉得老子的这本书写得实在高明。因此,把书名改为《道德经》,以提高这本书的位阶。这还不够,汉景帝还通令朝野,不管是谁,都必须研读这部书。到了唐朝,唐玄宗把《道德经》尊称为真经,这就更了不起了。其意是说《道德经》是真的。
年,函谷论道那别的经怎么办呢?难道就是假的吗?大家从《易经》的观念里面应该得到启发,真的很少,假的也很少,最多的东西是什么?就是非真非假,亦真亦假。有一部分是真的,有一部分是假的,还有一部分真假难辨,而且真假莫辨所占的比例反而更大。我们读老子的书,首先要记住,真假之间,还有一个东西叫实。老实讲,每一部“经”,我们不敢断言它是否始终在说真话,但是他们都在说很妥当的话。他们各有不同立场,以各自立场为出发点,讲出很妥当的话,就成了一家之言。可是老子一看,你们这样各说各的话会造成很多的混乱,各说各话就不能轻松辨别真伪。所以,老子才很着急,这样下去还得了?于是他就想讲真话。可讲真话的人,能活得了吗?历史上很多事实告诉我们,讲真话的人不是活不了,就是活不久。那怎么办呢?他就想干脆出关去吧。老子出关的时候,大概事先就知道,有人会留住他,不让他走。他说自己非走不可,但别人会叫他留下。如果人实在留不下,留下你的宝贵心得也行。这个时候,他就抓住机会,豁出去了,就写了真话——五千言《道德经》,然后莫知其所踪。3老子之道伏羲氏一画开天,用的是符号“一”。我们说这个符号就是太极,也就是易,也就是道,所以道、易、太极是同样的意思。一画开天就是道生万物的意思。我们常讲中华文化源于“易”,“易”就是“道”。“道”从哪里来?“道”是天地没有生成以前就存在的东西,叫作宇宙万物的总根源。一切都是“道”生出来的。《道德经》讲得最清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中间那几个字省略,就是“道生万物”。全世界只有一个道,这个道,不只道家在讲,儒家也讲,诸子百家也讲。这个道,就是《易经》的道,叫作易道。一般人都说《易经》有两大组成部分,一个叫义理,一个叫术数。其实还有第三部分,叫道德。解释《易经》中的道德部分,老子是领军人物。《道德经》就是老子的专著,从头到尾都是他的口气,一气呵成,讲的就是两个字——道德。
年,带领传承班,祭拜老子老子所讲的“道德”是什么呢?前面已经讲过,道是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本体,永恒存在的。可是,道既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到、闻不着,那怎么办?很简单,就是从人的行为来看。所以老子说,道之在天地叫作道,在人身上就叫作德。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道,没有道,人就活不了。既然有道,就看要不要把它发扬出来。我们每个人,都是从道中来,最后也会回道中去。如果我们表现得合乎道的要求,那么就叫上德;如果表现得不合乎道的要求,那就叫失德。道不分上下,没有好坏,但是德一定有上下,一定有好坏。因此,我们要把道当做一面镜子,调整自己的德行。你有什么欠缺,向哪里去改善?向正道。每一个人从现在开始记住,我们一生都是要走正道的,这样一定会平安,一定会顺利。¥5曾仕强详解道德经小店¥84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老实讲,现在社会种种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不是科技的问题,完全是道德的问题。所以,我们拜老子,读《道德经》,不能仅仅是形式,而是从此时此刻起,心中要有道有德。《道德经》是用来行的,我们要把《道德经》应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在生活中来明道、悟道、行道,这是我们一生永远做不完的功课。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