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包牺氏作为天下的君王,仰头观察天象,低头观察地理,观看鸟兽的斑纹和土地所宜,近处取自于自身,远处取自于万物,于是开始创作八卦。这是易经中“天人合一”思想以及“观象取义”方法论的精华。南怀瑾先生认为,把“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范围缩小,缩小到从人身体生命开始,再扩大观察天地万物,最后把它归纳成为文化精神的结晶。获取智慧一、从易经的产生过程学会做事1、调动身体全部能力眼睛、鼻子、耳朵、嘴、感觉:观察、分辨世界,洞悉宇宙万物;2、当身体能量无法完成时利用外物观察世界(主要用木杆来观察太阳每天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太阳的运动规律)3、在仔细观察、感悟世界的同时抽象出象数模型。也就是易经的整个大体系。二、从学习易经感悟道家、佛家智慧不生自然不灭,有生必然有死亡的宇宙规律。阴阳消长,万物轮回都在这个大规律里。三、结论《易传序卦传》云:“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这段话讲的是,一个人在人生中必将要经历各种事件,并在做事的过程中成长,虽然做事的结果会有成功和失败,但成大事者会经受住各种考验而成就自己。临卦接续蛊卦,而有引出观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撑握规律,利用规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