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猛然间碰到一个重要或影响命运的事,必须做一个决断,可本人又拿不定主意,不知该如何是好?于是,干脆扔硬币决定,请老天爷拿主意。
当然,这看上去像一个游戏,其实这跟一部奇书《易经》里面的思想有关。《易经》作为《周易》的一部分,始创于多年前我们的始祖,之后又历经历朝历代学者的整理和删定,此经书才能传承至今。
目前,一些现实主义者说其为小孩子的把戏,一些学术界的学者视其为封建迷信。可是,在另外一些人心中,《易经》却成了一本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智谋宝典。《易经》到底是怎样一本经书,它对我们如今的社会生活,是否有着神奇的指引力量。
即使在现在,有很多商界和政界的领袖们,都喜欢研究《易经》。渴望从中得到此书里面的奥秘,化解本人所面临的一个个困难,这也成为易学中的哲学思想一大特色。
由此,《易经》被认为是一部领导工具书,这有其一定的道理。比如: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统领日本的天皇就有一项要求,“不知《易经》者不得入阁”。还有唐朝的重臣虞世南,就曾无比感叹地讲:“不读《易经》不可为将相”。
这就充分说明,《易经》里面包涵有大学问、大思想、大政治。其实在我国,占卜筮卦兴盛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朝廷有专门的卜官,即使是民间也有许多算卦先生。他们要在生死存亡的重大时候,为统治者们指引方向。
小编举一个有趣的占卜故事,据史料记载:在春秋年代,晋文公多年在秦国流亡,不久取得了秦王的认可和信任,于是,他想假借秦国的军事实力,打回晋国收复失去的江山。
当然,此事所求甚大,他不敢轻易做出决断,就找人占卜筮卦。于是,卦象的结果是“屯”卦,经过卜官给出的解析,晋文公不应回晋。
不过,晋文公依然不死心,于是,他将卦象说给身边陪臣,让其再次解卦。这次断卦的结果,陪臣认为他回晋是大吉。后来,晋文公听取了陪臣的建议,没想到最终,取得了重大成功。
我们从晋文公筮卦的典故看出,过去封建社会中面临一些重大事情,需要用占卜来做一个决策辅助,还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所以,晋文公他们流亡的时候,都习惯用到占卜来做决断。
就比如现在一些企业家,在企业经营、企业战略等事务需要决策时,有的占卜筮卦、有的烧香拜佛、有的向上帝祈祷等等方式。总之,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事是不可预知性。
我们再看晋文公筮卦的典故,大家一定会疑惑,为什么一样的卦象,卜官和陪臣的解读,却是大相径庭,难道占卜结论,可以根据筮卦者随意的解读卦辞吗?我们要如何对待《易经》的占卜未来和预测凶吉的能力。
我们要理解这个问题,小编想还是要从《易经》成书的渊流来解读。《易经》中这组由长短不一两种线条拼接成的爻卦符号,是不容易解读的。这正是大家以天书比喻它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这组天书符号的来源,据传说来自一个远古时期的人物,他叫伏羲,又称伏羲氏。
从古至今,流传最广的就是这些天书符号由伏羲所创。那么,伏羲是否真有这么一个人存在,还是它代表一个民族,代表一个时代,其实这不是太重要。
这幅由太极阴阳鱼和八种卦象拼成的几何图形,虽然简单,并且十分抽象。但其是先民们对大自然和宇宙万物变化的整体认识。也是中华民族文字、发展的启蒙。在人类有了文明以后,文字就孕育而生,并逐步替代了古老的象形符号,也促进《易经》的核心思想,越来越得到加强。
据传说,当年周文王被囚禁的时候,他根据伏羲的画卦两两相重,推演出了囊括世间万象的64卦。但对这种说法,很多易学专家学者坚决否定此说法。
他们认为,在年前,当时伏羲画的卦象,只画到八卦为止,也就是三化卦为止。接着到了多年前的商末至周初,周文王再把三化卦变成六化卦,也就是八八六十四卦。易学专家认为,这完全不符合思想、自然缘起,所发生的一个逻辑。
因为,光是三化卦的八卦是无用的,第一个它太静态了,第二个它利用三个点来描述一个事物在时空变化的历程,这是不可能的。
比如:六化卦是说一个事物,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以,这才是六化卦的产生根本。尤其是古人要创造一个东西,当时又没有文字,要把自己很丰富的生活经验、生活智慧以及各种观察之所得,要用这样一组符号把它记录下来。
首先,你记下的东西要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有帮助才对,另外,你创造一个三化卦的八卦,它几乎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它可以说只是一个中间产物。然后,相隔年的周文王,才想到把它重卦,这是没有任何依据和道理的。
关于《易经》成书是否由文王重卦这个千年之争,小编也无从考证。但它从侧面揭示了一个事实,文王之后《易经》与政权紧密结合,并给后人提供了很多政治智慧,这也是世人今天称《易经》为领导工具书的渊源之一。
归根结底,《易经》来源于原始年代,当时我们的先民按照本身体察宇宙变化和自然现象,并利用其有限的认知,在还没有文字之前,创造一组图形化的符号。随后,又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推演,将其中的精华保留下来,加之封建阶级的推崇利用。
至此,《易经》这一部蕴含着古老哲学思想的经书,才得以留存到现在。《易经》就好像一位活了五六千年的巨人,怀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深奥哲学思维,所以说《易经》对未来、凶吉的预测,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其实,《易经》的预测原理,并不难理解。比如:当天有晚霞出现,第二天一定是个好天气。再如天上乌云密布,就可预知马上要下雨了。还有初冬时节,地面有着一层薄霜,你就可预知寒冬马上降临。
依此类推,这就是《易经》的神奇之处,它在一千个人的解读中,就有一千个理由。在这里小编也预祝易学爱好者们,都能从《易经》中得到自己指路明灯,指引大家走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