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晓易理,这3句话就可,足以受用一生

当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的时候,定数只有一个,就是道德修养。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字,深度阅读需7分钟,受益终生|

中华儿女是《易经》的民族,因为长期以来,《易经》已经在我们的血液里面,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文化基因。

我们的所作所为,如果站在西方的角度来看,那是乱七八糟的。

但是如果站在易理的角度来看,大家会发现,全是条条有理的。

但由于《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且年代久远,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造成了很多扭曲、错乱,甚至于误解。

再加上,研究易学的门派有很多,对于我们普通人,想深入学习《易经》只感觉眼花缭乱,不知该学习什么。

其实,大道至简,《易经》主要是给我们传递易理的,其它术数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易理的发扬,才是易学的大用。

所以,我们想学习《易经》,用好它的道理,读到最后,只要记住它其中三句话,就抓住了核心精髓。

1

吉无不利,自天佑之

这样的话孔子说过好几次,实际上它应该是颠倒过来的:“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之所以把“吉无不利”放在前面,是因为我们总是希望大吉大利,总是追求大吉大利,这样是不妥的。

那么,怎样才能大吉大利?孔子不断地强调,要“自天佑之”。

所以中国人一开口就说“天老爷保佑”,这不是迷信,这跟迷信一点关系都没有,只不过是我们把它解释错了。

很多书里面说,自天佑之就是来自上天的保佑,其实这是不对的。

上天不会保佑任何人,上天如果保佑某个人,它就不公正了。保佑了张三,李四怎么办呢?

一开始我们就把“自天佑之”解释错了,然后一直这样以讹传讹流传了下来。

中华民族有很多很好的东西,但是由于我们的误解,而没有使之发挥良好的效果。

“自天佑之”告诉我们,自己努力,老天才会帮助我们,也就是天助己助者。

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易经》方面的书,在解释“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时候,都是告诉大家,有了来自上天的保佑,我们就会常保吉利,实际上没有这回事情。

老天只会帮助那些自己努力了的人,孔子后来讲得更清楚,“尽人事以听天命”。不尽人事,就不要期待有什么天命。

天命是计划,人是执行,没有执行,计划也等于空。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大吉大利,但要记住,重点在自己,不在别人。

很多人说我们中国人依赖性很强,很被动,这些全是错的。中国人没有依赖谁,因为人太多了,无从依赖。

我们根本就是无所依赖的,想来想去,发现还是靠自己最实在。

《易经》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要靠自己,不要寄望于人家的帮助。

所以孔子又讲,“不怨天不尤人”,意思是说怨天尤人没有用,根本跟天和人没有关系。

可是我们还有一句话,叫做“天人合一”,那怎么能说跟天和人没有关系呢?

这就是说,做得好就有关系,做得不好,根本就没有关系。

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易经》文言传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当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的时候,定数只有一个,就是道德修养,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凭良心。

凭良心,会歪打正着,不凭良心,会正打歪着。

明明可以赚钱,最后亏本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就是当初的一时恶念将整个事情搞乱掉了。

而怎么做怎么不对的人,最后的效果却很好,仿佛是老天在保佑,其实不过是人的良心在发生作用。

本来会做坏的,有了良心的牵引,能够自我修正过来,我们的信仰就在这里。

积善之家,是可以永远存在下去的。所有看得见的钱财,看得见的宝贝,都是不可靠的。

人一生其实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在工作生活当中提升自己的品德。

老天就是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让我们反省到,数据不可靠,资讯也不可靠,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是不可靠的,因为它会变化。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积德行善,这是最可靠的做法。

3

顺天应人

《易经》革卦里说:顺乎天而应乎人。

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一,其实就是要顺天应人:顺乎天理而适应人情。

人跟动物的不同,在于人有情。

人跟动物都有性,人有人性,马有马性,猪有猪性,草木皆有性。

这个性就是本能,就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而情就是良心,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有名的有情文化。

但现在很多人把情都解释错了,一听到情,就很害怕,觉得情是人情包袱,会害死人的。

这些人就是没有理解情的真正含义。任何汉字只要偏旁有“青”字的,都有美好的意思。

比如说,“请”,表示语言很美好;水很美好,叫“清”;人长得很俊秀,叫“倩”;草木很美好,叫“菁”。

可见,“情”表示的是美好的心。一个人的心很好,就叫有情。

中国人不仅对人有情,对草木,对宇宙,都有情;不仅对活着的人有情,对死去的人也有情。

我们不崇拜外来的神,我们崇拜那些活着的时候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在他死了以后,我们会把他当做神明来崇拜。

这跟迷信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我们对死人有情的表现。

拜祖先,也是我们对死人有情的表现。

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

就像管理,管到彼此之间都没有了情,最后的结局是很凄惨的。

很多总经理,在位的时候很神气,哪一天离休了,就变成“总不理”。

当总经理的时候,所有人看到你,老远就恭恭敬敬地过来打招呼,可是一退下来,与你擦肩而过,也视而不见。

当你发现没有人理你的时候,那是比什么时候都难过的。

中国人的“管”跟“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喜欢被任何人管,但是也最痛恨不被人家理会。

所以,任何时候,都要顺应天道,和身边人产生合理的因应。

总之,只要记住“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顺天应人”这三句话,也就抓住了易理的精髓。

《易经》被称为大道之源,易理实为天道,人生天地间,就要遵循天道。

而所谓的道德,就是人行道而有所得。

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上达天道,就是品德修养越来越好。

所以,人一个人一生唯一的目标,就是使自己的德行充足,使自己的修养得到提高。

如此,我们才能深刻理解《易经》经久不衰,留给我们的真正意义。

本文策划:贾欧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