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是不是传统文化应该怎样认识易经

易学是不是传统文化?应该怎样认识易经?

曾几何时,易学成了一个敏感词,甚至与迷信混到了一块,而迷信并不属传统文化范畴,所以就产生了疑问。那我们从易学的原始归类来看一下。

几乎全社会都公认儒学不是迷信,而被奉为“国学”,可登大雅之堂,甚至在国外都有许多孔子学院。儒学内容比较丰富,而主要以《四书》《六经》为架构,其中《易经》为六经之首,作为儒学的哲学基础。而且孔夫子对《易经》也是推崇备至,精研至深。孔子研究《易经》之后,写成了《易传》,对《易经》进行了详细的注释,《易传》也成为《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本人,也继伏羲和文王之后,成为《易经》的三大作者之一。可见易学归属于儒学范畴,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学儒者,必先学易也,儒学大家,文人雅士,多为易学学者。

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孔子研易之后,感叹而道:“时也命也”,他认为人们应该“守时待命”。通俗理解就是:人的出生时间就是天命,富贵贫贱,皆由时定。运气好时则随机把握,运气差时则以守待命。

具体到实际运用来讲,六十四卦的卦象,演化了一些事物的变化规律,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也是根据出生的年月日时排出来的。生肖属相和出生日格以及大运流年,都是以时间来划分的,当遇到生合的流年时则比较平稳,这就是占天时。当遇到刑冲的流年时则比较波动,这就是逆天时。

举例来看,比如是壬寅虎年,属猴的或申日的,正冲太岁,这叫犯天时,预示变化较大;属蛇的或巳日的,刑伤太岁,预示麻烦较多,故二者在事业感情投资理财健康安全等方面,都要小心谨慎。而属猪、马、狗的,或亥、午、戌日的,是合太岁,运气相对平顺,则可以把握机会,提升拓展。至于如何趋吉避凶,还须根据本人喜忌,和所存在的问题,去详细判断,从环境、五行、心理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趋吉避凶的调整。

综上所述,易学不但不是迷信,而且还是哲学的本源,儒学的基础,科学的源头(比如计算机网络,就是根据易学二进制的理论构建起来的),因此说易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个文化太深奥了,以至于很多人都看不懂,产生了许多误会。那么易经到底讲了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易经其实就是讲了一个字:“变”,两个字“变易”,三个字“变即易”,四个字“不变不易”。通俗地说,就是讲了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唯物辩证法的一分为二(正反两面)论,以及矛盾论,都是讲的这个道理,任何事物,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掌握了这个根本规律,我们才能对客观世界做出准确无误的认识与判断。

我们仍然以流年与生肖的关系举例,来看易学辩证法的运用。壬寅流年,寅为太岁,猴、蛇与之刑冲,俗称“犯太岁”,虎与之相同(本命年),俗称“值太岁”,民间有“太岁当头坐,无福也有祸”的说法。那么用易学的观点来看,却不一定如此。假如刑冲的是命中的忌神(忌讳的五行,不是神仙),则会在其代表的方面应吉,假如刑冲的是命中的用神(喜用的五行),则会在其代表的方面应凶,这就是易学的观点与方法。所以易学教会我们,对于事物(犯太岁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一分为二地、辩证地分析判断,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出趋吉避凶的规划调整。

但就象任何良药都不能包治百病一样,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包罗万象,有一个问题就似乎游离于辩证法之外,这就是健康与安全。实践验证,只要是犯太岁的年份,不论喜忌,健康与安全方面,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总会出现一些波动或问题,只不过冲用时稍重一点,冲忌时稍轻一点而已,故都应该引起重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