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易经才能越学越痛快

这些天在教娃背《易经》。

因为倪师说(大意):小孩子学这些经典开了智慧,再看学校里面那些东西,太简单了,根本不用担心他成绩不好。

娃问:《易经》这本书很厉害吗?

我说:当然啦!两个帝王(伏羲、周文王)和一个圣人(孔子)写的,你说厉不厉害?

1、《易经》是本书,也是个庞大的体系

《易经》最初当然只是一本书,但现在已是个庞大的体系。

如果把他看成一个人,他已儿孙满堂;

如果把它看成一个河流,它有无数支流。

但我更喜欢把它比作“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那种庭院,越往里走就越迷人。

几年前我一口气读了3遍《红楼梦》,也看了不少解读,当时感叹研究“红楼梦”的著作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一年前开始学《易经》,现在觉得,能比“红学”体系更庞大的,大概只有“易学”了。

《易经》有义理、象数两种功用,无论要学哪一种功用,先把原著的意思搞懂,接下来都比较好说。

2、每个时代对《易经》的理解都不同

每个时代都有人在学《易经》、用《易经》。

傅佩荣教授讲过,为什么包青天断案那么厉害?因为他精通《易经》。我听到这里只有啧啧称奇的份。

为什么说每个时代对《易经》的理解都不同呢?倪师讲过一个故事。

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那个吕蒙,本来是个粗人,后来学问进步非常快。

有一次喝醉了酒后大睡,在梦里背《易经》。

问其原因,说是,梦见姜太公他们在讨论《易经》呢,但是和他学的《易经》好像不太一样。

姜太公就问具体哪里不一样,吕蒙就背给他们听。

所以,先学当代的大师对《易经》的解读吧,然后再往前推,深挖。

3、可以对比着学

因为《易经》的体系太庞大了,每一个厉害的大师,也只能讲述它的一小部分。

最初,听完曾师多集的《易经的智慧》,心想,哎呀终于略懂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曾师只讲了些简单的义理而已。

到了傅佩荣教授,以义理为主,对象数点到为止。

到了倪海厦教授,以象数为主,对义理点到为止……

听完曾师、傅师、倪师三个人讲的之后,觉得,恩,顶多算是刚入门。

《易经》这个门啊,实在是太巨大了。

就,慢慢入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