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在易经预测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易经预测学体系中,必须认识和熟悉的基础知识之一《五行学说》,《六爻》、《梅花易数》、《四柱预测》、《奇门遁甲》等易经预测体系都是由五行学说把万事万物分类和关联起来的,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推演和预测。没有五行学体系,事物之间很难建立联系。《五行学说》在易经预测学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行生克图

下面详细分析五行学说的起源和作用:

一、五行定义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要素的运动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条件下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所有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五行配数表

二、五行学说的起源之秘

五行学说的提出,最早见于《尚书.洪范》篇“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关于五行学说的起源,一直以来有很多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五行与《易经》的阴阳学说有关,还有观点认为五行源自河图、洛书。对于五行学说的起源已经很难定论了。邹衍是阴阳家代表人物,相传为五行学说创始人(五行学说是由他整理和最先由他开始广泛传播的可能性最大)。根据推断邹衍生于公元前年丁酉年、午会、运、世、下元八运八白星入中宫、统领卦:坎卦、正卦:姤卦、运卦:大过、世卦:咸卦、值年卦:归妹卦,逝世于公元前年辛亥年,这一年也是张良出生之年。邹衍的主要贡献是:五行论、五德终始说、大小九州说(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中国和世界地理的认知和推测),邹衍著有《邹子》49篇和《邹子终始》56篇。

与邹衍相关的年份

三、五行学说的重要作用

五行学说不仅将万事万物加以分类,还通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相合等关系把宇宙中万事万物联系起来。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不是静止、孤立存在、互不相关,而是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五行生克关系反映出了事物之间的关联和转化规律,大约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等关系的说法。相生: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相克:相互克制相互制约;相乘:五行中的某一种五行对被克的一种五行,克制太过。例如:水过旺,而土又不能正常克制水时,水会过度克制火,使火过度弱。相侮:五行中的某一五行本身太旺,使克制它的五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例如: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是当水太弱火太旺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被火烤干,也就是火反而克制或反侮水。五行学说在易经预测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行相克形成的五角星形状,把五行相克的路径用线连接起来就成了个五角星。

五角星形

四、五行学说与世界其它文明的对比

对于宇宙的起源,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观点,四元素说是古希腊关于世界的物质组成的学说,这四种元素是土、气、水、火,它们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而中国的阴阳、五行、易经等相关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体系,它模拟出整个宇宙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消亡,是一整个循环过程,它用象、数推演事物以达到预测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