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的总源头。它是先民智慧的结晶,讲述的是宇宙的客观规律。历来被有识之士所推崇,被誉为“群经之首”。小编今天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历史。
《易经》,现在成书的《易经》,是经历三代圣人努力而创作的。第一代圣人是人文始祖伏羲,他大约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中期,“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人事及一切鸟兽皮毛的纹理”,而创八卦。
到了奴隶社会的中期,周王、周文王这对父子(后世将二人合为一人算),这是第二代圣人。特别是周文王,在他被囚禁在羑里城时,根据以往古人的经验写出来卦辞、爻辞。并把八卦拓展为六十四卦。正因为周文王在被囚禁的地方写的书,所以后世研究《易经》的人多数命运坎坷。这是《易经》理论形成的时期。
到了奴隶社会后期,孔子五十多岁的时候读到了这本书,爱不释手,将结实的穿竹签的绳子翻断三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纬编三绝”。孔子写出来十篇“学习心得”,被称为“十冀”,给《易经》插上了翅膀,使其从一本占卜书上升为一部文辞优美的哲学书。自此,后人才能看得懂《易经》。
下期我们继续学习,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