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学碰触时尚时尚健康杂志专访张其成

刚结束不久的东京奥运会上,乒乓球单打决赛中,马龙、陈梦战胜樊振东和孙颖莎,被网友戏称“保温杯赢了冰水”;而女子20公里竞走的赛场上,中国运动员用来“避免进风着凉”的肚脐贴也冲上了热搜。在科技主宰的世界里,“神秘的东方力量”为何屡受瞩目?中华文化还有哪些神妙之处等待我们发掘?让我们来听听著名国学思想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张其成教授怎么说。编辑张鸣采访撰文shuji摄影范永恒化妆小鹏影棚完美绽放

人怎样才能活过百岁

现代医学追求长寿,通过基因、AI智能等技术想要无限延长人类的寿命。其实《黄帝内经》里黄帝早就替我们问过了:“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人怎样活过百岁?”中国广西的巴马瑶族自治县被称为“世界长寿之乡”,当地出了许多百岁老人。各个领城的科研人员都对此做过研究,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空气好、环境好,有喀斯特地貌的好山,有盘阳河所造就的好水,还有人说当地人爱劳动,吃得也健康;还有研究者指出心态好特别重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当地人不像都市人那么焦虑易怒。张其成教授亲自去巴马考察过,在他看来当地人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归于斯。他们生活的环境相对封闭,像《道德经》里说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现在巴马的百岁老人越来越少,为什么?因为去那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封闭的环境打开了,当地人的生活节奏也被改变。所以说,想要健康长寿并不在于吃得多好,而是在于人与环境完美地适应、契合,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天人合一”。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必须改变过度依赖医疗的心态与做法,很多人生活上不节制,胡吃海塞,经常熬夜医院,觉得一切交给医生就没问题了,这与《黄帝内经》所推崇的“上医治未病”是背道而驰的。中国古人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要做自己的医生,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有一次,张其成教授在广东南昆山讲授《黄帝内经》,学员大多是四十多岁的女企业家。在讲课的同时,张教授也带领学员们练习易道功。第三天下午有人跟他说:“张老师,告诉您一个秘密,我们这里有两位已经绝经的女士又来例假了。”为什么?因为四十岁出头本不该绝经,是不良的生活习惯、起居环境等问题导致气血不通。而现在通过练功使得气血通畅了,恢复了正常的生命功能。许多人觉得中医神奇,也有人诟病中医“装神弄鬼”,但其实它只是遵循了生命与大自然的规律。它的道理太简单,不需要用一篇论文来阐述;但你践行它的时候,又会发现它很深奥,深奥到没有一篇论文能够阐述得清楚。正如《道德经》开宗明义:“道可道,非常道。”

中国人的精英教育

怎样让孩子喜欢学习?怎样让孩子成功成才?这是目前中国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也许我们可以从张其成的家族中找到答案。张教授兄弟姐妹五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中颇有建树。他认为这与父亲的教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从来不要求我们做什么、学什么,只是做到了四个字:言传身教。”令张其成教授印象深刻的是,每逢年节父亲带他们去拜访亲戚,都是他最快乐的时光。徽派建筑举世闻名,每一块砖雕、石雕、木雕上都是故事。“父亲就这样走一路讲一路,二十四孝、和合二仙,还有东边的柱子上刻着太阳,西边就一定有一个月亮……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那么地新奇,充满了吸引力。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切深远地影响了我的一生。”直到现在,张其成教授在讲课时还常常引用一副对联:诗书传家久,忠厚继世长。这种价值观就是在童年时被刻入心底的。除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父亲还擅长用“引发兴趣”的方法来促进他的学习。得益于家学渊源,张其成从小就熟读《黄帝内经》,但他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疑问。父亲一边耐心解答,一边告诉他:要想真正搞懂《黄帝内经》,就必须先学《易经》。“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这些都是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而这种点到即止的做法,大大地激发了张其成学习《易经》的兴趣。“父亲从来不逼我学习,但那些书经他一说,就变得特别有吸引力,让我自发地想要去读。”及至后来,张其成教授讲解《易经》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蒙卦中的一句卦辞:“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说的就是,好的教育不是去求着孩子学习,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求着你来告诉他更多的知识。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现在的社会必须放下功利性的教育目的。《易经》乾卦中有一句“潜龙勿用”,放在教育上就是指,不要过早、过度地开发儿童的智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多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人格完善上,而不是一味地在学习上比拼。也许我们的孩子不会成为最成功的模板,但他/她能长成一个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这不是天下父母最朴实的期盼吗?

现代人要重视睡眠与呼吸

喝枸杞水好不好?那要看你的身体是否适合它。所谓药食同源,任何一种食物、药物都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夏天要不要贴三伏贴?也要因人而异。三伏贴遵循的是冬病夏治的原理,但假如你身体没病,为什么要贴呢?说到底,现代人养生首先要打破“求多”的心理惯性,不能过度;要尊重个体,顺其自然。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中医世家的传承人,张其成幼承庭训,从小就熟读《黄帝内经》等经典,这之后也成为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他的父亲是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李济仁老先生,同时也是他的启蒙老师。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张其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养生观。他认为,现代人的许多问题恰恰是欲望过剩、拥有过多所造成的。因此针对当代人的养生,他特别强调一个重点,那就是变外求为内求。“很多人觉得养生就是吃点儿什么,或者用什么补一补,这就是外求。而最简单有效的养生其实是内求,是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我认为可以先从调呼吸做起。”当你上了半天班,感到非常疲累的时候;当你被琐事牵绊,觉得烦躁焦虑的时候,调呼吸是一个帮你快速凝神静气,让你得到休息的好方法。大家都知道午睡对健康有利,但现在的工作节奏让人很难有机会睡午觉。那么,每天中午拿出15~20分钟调一下呼吸,效果跟睡午觉是相似的。除此之外,针对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张其成教授尤其指出一点:不要熬夜!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殊、迈克·杨,表彰他们发现了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这个研究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不要熬夜。这与中医的理念完全吻合。张其成今年63岁,仍然奔波于全国各地授课,而精神矍铄,不见倦容。甚至连他的学生都感叹说:“跟张教授一起爬山,他永远是登顶之后最轻松的那一个,我们年轻人都比不了。”他总结说,这得益于自己多年以来的规律作息。“我是严格按照《黄帝内经》来做的,亥时(晚上10点)休息,卯时(早晨5点)起床。”起床后打坐半小时,练习自创的易道功一小时,然后吃早饭,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一定要休息,没有午睡条件就调呼吸,这样下午工作起来也仍然精神抖擞。调呼吸准备姿势:坐在椅子前二分之一处,两腿与肩同宽,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保持垂直。两只手结手印(左手在外,右手在内,掌心朝上)。坐姿要求含胸拔背,头正颈松,舌头轻抵上颚,两眼微闭。呼吸方法:将注意力来到自己的腹部,先一呼一吸感受一下,尤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