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片土地上经过了千年的演变,历经无数朝代,人人代代相传,发展出了独特的中华文明。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中华传统文化再度走进人们的视野当中,所以关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摒弃也逐渐成为我们思考的大计。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前辈们的确为我们留下了值得骄傲的历史文明和优秀的文化,但与此同时千年的封建统治也留下了一些腐朽思想。于是新旧文化就在思想开放、科技发展的今天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其间有人欣赏,有人抨击。比如《易经》这部奇书多次被科学家们群起而攻之,就连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都在痛批《易经》的存在,认为其毫无逻辑可言,更是阻挡了中国古代科学的探索与发展。《易经》真是毫无逻辑吗?这其中又讲了一些什么,且让我们探讨一下事情的真相。《易经》是什么人人都在讨论《易经》该不该传承下去,那这本书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作用呢?《易经》的原名便是《周易》,它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经典书目,相传为周文王所著。《周易》的存在是为了占卜,周朝时期,时代落后,人们面对无法解释的天象和自然十分惊恐。后来先民们便创造了一个控制天象自然的神,《周易》的存在便是为了测出吉凶和天灾人祸,引导人们趋利避害,通过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种种说明卜算结果,这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归纳法。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了春秋时期,《周易》也被儒家孔子和其弟子进行了阐述发展成了《易传》,后来道家老子也根据《周易》著作了《老子》。所以说道家思想与《周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一些道士会推算演变,著名的道家人物如诸葛亮、徐茂公等人都是擅长周易的。而《周易》的用途和内容也随着时代而变化,在汉朝前已经演变成了一部讲究哲学、修身养性、安邦定国的书籍了。但是这样一本书又怎会被杨振宁教授痛批呢?杨振宁教授的见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然逐渐向着世界强国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经验告诉我们科学便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国飞速培养了一批批的先进科学技术人才,建设国家。但现在却发现网络环境上科学与玄学之争延续久已。就连杨振宁教授也公然批判《周易》的存在。“文化高峰论坛”上,杨振宁教授毫不留情面地批判了《周易》文化对中国古代科学的消极影响。年,杨教授更是公开发表文章明确表示,所谓《周易》已经在干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了,正是因为它,我国近代史才没能萌发出近代科学。杨振宁教授也做出了具体说明,“周易”思想阻碍了人们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以至于近代官员将西方先进技术认作是“奇技淫巧”。其次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已然成型,所以人们才不愿意学习西方科技,还有主要的“天人合一”,都是阻碍。而且就是因为《周易》的归纳法以至于中国缺少了重要的逻辑推演,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杨教授此言一出,引起不少经学家和各界人士的讨论,他们觉得杨教授不懂《周易》,双方各执一词。其实《周易》在现代一直存有不小的争议,以至于涉及到推算、卜卦,人们都觉得是封建迷信。实际上现代很多人都打着“周易”的伪科学行骗,导致真正的“周易”思想被淹没。《周易》根本山就不是科学著作,因此不用讲究科学性,它本是一本哲学书籍,拥有着庞大、复杂的传统文化思想内涵。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不少思想家受到《周易》的影响而诞生出不少派别,最主要的便是老子的道家。《周易》是哲学,指引思想的源泉,研究未知现象,与科学相辅相成。更何况《周易》诞生在周朝,其后并没与阻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等还是相继出现,反而对中国近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说古人的智慧结晶,我们要辩证看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