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大师曾说:“我这一生,一无所长,一无是处!”
为了唤醒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他一生都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著述三十余部作品,被海内外亿万读者熟知。
上世纪七十年代,南先生就《易经》做过多场讲座,之后又将讲稿整理出版,书名为《易经杂说》。
在对《易经》的所有讲解中,南先生对《易经.系辞》讲解得尤为详尽,篇幅最多。为使读者了解完整的《系传》讲解内容,于是有了这本《易经系传别讲》。
《系传》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文字浅显易懂。南师说:“大家要研究古文,想把文章写好,要先研究孔子的文章。《系传》是第一流的文学。”
具体来讲,将《系传》研究通了,有三个好处:
1.拿到自己研究象数的钥匙;
2.对中国文化的根本有个真正的认识;
3.孔子的哲学思想,以及他的一切理论及学说的来源,也都搞清楚了。
在《易经系传别讲》这本书里,南怀瑾大师不仅对《系传》作了详细的解读,还对一些其他的谬误说法进行了批判。比如:
有人说《易经》是一部情报学,八八六十四卦是作者为了求救,对外面通讯所用的方法。
南先生认为这种方法不仅荒谬,而且很可怕,不尊重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打得稀烂。
有人说《易经》就是符号逻辑。
这种说法,南先生认为应该打他三个耳光。《易经》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符号逻辑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东西,两个根本没有可比性。
胡适之认为中国文化是静态的。
南先生认为这么说是大错特错。中国文化从《易经》开始就晓得宇宙生命永远在动,是恒动的。宇宙生命如果不动,如果有分秒的静止,便就完了,太阳系统便整个都要毁灭了。打坐入定的人,不是静态的,反而是在动的。动得太厉害时,反而觉得那是一种静态。
曾经以为《易经》很难懂,《易经》确实难懂,不是一个人随便研究一下就能读透的。但是南怀瑾大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普通人都有资格去一探这本奇书。
每一个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都应该先研究一下《易经》,读一读南怀谨老师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