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的quot周易quot文

早在一九九五年,深圳打工的时候,每天晚上无聊的时候就时常到华强路去走一走。晚上的华强路灯火辉煌,人闹渲哗,一片热闹的景像,在街道的两旁,有不少在地滩上买二手物品的商贩。其中有一部的大学生因找到了工作,要处理一下身边的物品,把一些旧物品能够变现多少就多少。我在当时花了一元钱购得了一本白话文的《周易》,也就是从那时些,对《周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周易》是一部很难懂的书,在孔子时代,便已如此。所以,孔子说:假我数年,卒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当时对我这个初入门者是何等的难懂。

《周易》讲的是阴阳卦爻,卦是由三条虚、实的线组合的,每一根线叫爻,实线叫阳爻,虛钱叫阴爻。所以,卦爻时叫一阴一阳。阴阳存在于世界万物之中,阴阳之说几乎无所不在,阴阳观被视为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世界观,所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法、建筑、书法、绘图等等,无不以它去释疑决事。

看不懂《周易》怎么办?《周易》虽然难读,但是,它是阴阳之道,其实反复告诉你一个道理。大道至简,一切复杂的事物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內容。因为卦爻的阴阳就包括了万象,只要懂的了阴阳,就明白了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对立面,有阴就会有阳。其它的就不用说了。

就拿中国画来论。中国画论所惯用的语言,如刚柔、动静、疏密、浓谈、虚实等无不是从阴阳观中演化出来的。这就是说中国画的技巧、构图、都出自于《周易》的阴阳之说。

也正是一次偶然的相遇,认识了千年的中国文化精髓《周易》。《周易》是信息学,也是系统学,又是控制学。不管任何科学的疑难杂症,通过《周易》都会告诉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里通过数十年对《周易》的研究,就中国画的线条、造型、用色作一番述说。

一、中国画的线条

线条在人们日常生活里无处不在,线条有它的实用价值,也有它的审美价值。绘画中线条更充份体现了它的价值,可以说没有线条就没有了造型的骨架。西方绘画中线条主要是来表达明暗,体现客体的结构,线条只是作为一种表达手法,离开体、面便无法审视单一线条的好坏。也就是说它离开了体、面就没有多大的独立审美价值。而中国画自古以来就有了很强的线条意识。在中国出土的各种文物中,大量的绘画都是直接用线条绘制的,这同中国象形文字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中国半坡文化时期,作为装饰性的陶纹,就有上万种形态。这种符号性的装饰,这些线条,除具有装饰效果外,还蕴含着当时人的种种观念。这种不规矩的线条组合,是否即是八卦的前身呢?

中国画的线条具有独立审美的价值,自中国画以来,宋代以后就要求学画者要学习书法,这是一种绘画的基础。为什么呢?因为书法全凭线条构成,学习书法就是磨练线条的功夫,而没有扎实的线条功夫,是谈不上画好中国画的。中国画的线条形态非常之多,如:断续,虚实,刚柔等等。不懂这些去谈中国画的线条,只能言其皮毛而不能得其神韵。中国画的线条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只有深研本土文化,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线条才能在绘画中焕发争目的光彩。

二、中国画的造型

中国画的造型不同于西洋画,西洋画主要在绘画表现上,是讲究光对物体的变化,在造型上讲究透视,光影,色彩的变化,在观察方法上是焦点透视,比较讲究科学性。主要表达上以写实为主,后来出现了印象派,抽象派。才以中国的绘画观点有些相似。中国画在绘画上主要是运用散点透视,更主要表达主观的精神世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写意。在造型上更讲究随意性,不规矩性,在似与不似之间表达画家的情感。

《周易》在我国主要是与宇宙为主题,在中国画的过程中不是看着画而是想着画,不是在一个点上看着物象作画,而是浮游在乾坤,六合中去画。唯有这样他便无处不在,无所不见,这就是《周易》的精髓。

中国画的造型另一个重要特的就是简约。《周易》只有两根线条,易则简。而易简则包容了万物中的一切。中国画中一条曲线,便象征一座山峦,画水面,常常留白当河流,看不到一笔,就感觉万顷碧波。在作画时,中国画讲究想得多,画的少,惜墨如金。只有如此,这才是中国画中的意境,让观赏者看得少,想得多。这就是《周易》所述:“卦之为言,挂也,挂万象于上也几根线条就能表现万象,这正是以筒慨繁《周易》的大道至筒的道理。

西洋画在造型上主要以画框以内去构图,中国画则尺幅容天下在尺幅以外,仍感觉到画内的画向外扩张。这就是中国画意境无穷。

三、中国画的色彩

《周易》是万经之首,《周易》是一部言理不说理,它不争对任何事物去谈问题。只提出笼罩一切,贯穿一切的原理,让你去智慧领悟和解决问题的一部方法论。中国画的色彩主要是以主观色彩为要求,不同于西洋画,讲究色彩与光的变化。中国画在表现色彩时,注重对象的情绪化,比如月夜里,月色色幽冷,于是就使用冷色调为主调,在《周易》里为阴。

而《周易》中的阳类,就如自然界中的太阳,阳,扬也,气在外发扬也。是给人一种热烈、动躁、外扬、刚劲感受的色彩。中国画的色彩只是在《周易》中的一个慨念,因为《周易》不会教你怎么样去处理色彩,而是在一个范围之内,任人自由发挥,而约束画家很少。这同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决定性的关系。中国画的色彩完全是由画家的感觉而定的,具有很浓烈的个性和装饰性,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是独有的民族风格。

总而言之,一位悟性高的中国画画家,学习中国画的同时,多少都会对《周易》感兴趣,因为中国画的一线,一色及结构都深印着中国的易经文化,这种文化传承已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割舍不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