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易经的典范,姜太公诸葛亮都是

白癜风怎么医 http://baidianfeng.39.net/a_kycg/160210/4769980.html

众所周知,《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虽然现在很多人认为《易经》无用,但其实无论现实中哪个领域,都有易经的道理和智慧都在其中。

而在现代先贤当中,也有不少高手都是灵活应用《易经》的范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人物,莫过于姜太公跟诸葛亮了。这两个主要人物从最底层的人开始积极向上不断发展最开始的时候,都是运用了《易经》之中“乾卦”。

乾卦初九,“潜龙勿用”

乾卦在这里我们不多赘述,它是《易经》的首卦,是“元亨利贞”的一卦。

第一爻,“潜龙勿用”。“潜龙勿用”这个词汇,可能很多人都在武侠小说当中听说过,用在招数的名字上面,感觉非常帅气的样子。从字面意思上可能很多人认为,这一爻就是让人安稳下来,不要有行动,等待时机的样子。但实际上,这个卦爻的真正终点并不仅仅在“勿”字上。大多数人忽略了“潜”这个词。神龙入海,越是潜得深上升的时候就会越有力量。就好像是我们大脑中积累了十本书的知识跟积累了一百本书的知识的差距一样,厚积才能薄发。

而“勿用”并不是真的告诉你不要展示才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想办法让人们知道我们的才华。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可能我们大家都听过姜太公钓鱼的故事,鱼钩上面一个没有饵料。周文王去寻访贤人遇到姜太公,便好奇地问姜太公为什么没有挂饵料钓鱼,这才引出后来的故事。

姜太公心里面有治国的办法,除了小说演义中的故事,《六韬》当中也记载了姜太公与周文王的一些对话。而这些对话的泉源头,统一是周文王问姜太公为什么钓鱼的事情。

一般人钓鱼时,大部分鱼钩上面都挂上鱼饵,以吸引鱼上钩。姜太公反其道而行之,与众不同之处正是“潜龙勿用”的开端。有了这样的不同之处,才会吸引人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差异让它变得有趣。

而姜太公借用钓鱼的事情,跟周文王一席长谈,第二步才是展现出自己的才能来制服周文王的心。

三顾茅庐,全靠“名”

“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当时诸葛亮的身份是什么?“躬耕于南阳”,说白了就是村夫嘛!刘备在当时处于不利,但毕竟有“汉室宗亲”的身份在撑着,而且还有自己的团队。两位猛将弟弟在身边,却要接二连三去请一个见都没见过的村夫出山,这是什么原因?

其实很简单,这都是诸葛亮“潜龙勿用”结果。诸葛亮不想出山吗?绝对不是。他只是在找一个好老板而已。但是当时名人太多,怎么也轮不到自己这一个,所以就一边等机会一边当农夫。

“潜龙勿用”不是真的不用,天上不会掉馅饼的,他等机会也不是盲目的等,而是通过广交好友,让身边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本事。后来也是机遇巧合,刘备在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推荐下就知道了诸葛亮。

不过,诸葛亮跟姜太公同样,不会跟别的人同样来俗套的,你请我我就跟你走了,你请我我反而要与众不同,这样的话你才能听我的。

连续三次以后,诸葛亮一是看中了刘备的诚信,再一个是时机恰到好处,自己不能不给刘备这位未来老板的面子。然后,一席长谈,先从见识上征服刘备,之后又通过出色的军事计谋征服刘备。

而潜龙勿用的道理,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活学活用的。我们可能本事很高,但我们却得不到老板的重用,你去理直言,但会引起老板的怀疑,最终使的关系不好了。

积累你的技能,但要让你的老板知道你能做些什么,这样他才会重视你。这就要看你怎么去运用“潜龙勿用”的道理了。

《易经》的运用,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要用心体会,真正实践到我们所做的事上,才能对我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帮助。

不仅如此,书中还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来教给大家如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最让我惊叹的是,书中的很多案例,不就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吗?

通过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所以今天我要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只需要56元你就可以把它带回家,56元顶多就是一顿饭钱,却能让我们获益一生,何乐而不为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