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易经 >> 易经推荐 >> 易经的作者是谁

易经的作者是谁

《易经》是这样一部伟大而实用的经典,我们不禁要问,是谁拥有如此卓绝的智慧,写下了这样一本光照天下、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对《易经》的作者作了非常明确的叙说:

“《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根据班固的说法,《易经》这部经典是由三个圣人共同完成的。他们是上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下古的孔子。伏羲通过对天文地理、动物植物、飞鸟虫鱼的观察,创作出“无字天书”八卦。六十四卦是根据八卦推演出来的。关于六十四卦的作者,有人认为是神农氏,有人认为是大禹,司马迁和班固认为是周文王,三国时的易学家王弼却认为伏羲不仅画出了八卦,而且根据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我们认同王弼的观点,将六十四卦的著作权归于伏羲。因为创作出八卦及其衍生的六十四卦,伏羲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今天,在甘肃的天水市附近,有一个卦台山,又叫画卦台,相传就是伏羲观测天象的地方。

到了殷商纣王时代,有一个叫姬昌的部落首领,因为积德行善,深得民心,引起了纣王的猜忌,被他抓起来关在一个叫羑里的地方。羑里就位于河南安阳市的附近。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这个姬昌就是广为人知的周文王。于是我们看到,上古时代伏羲创作出来的六十四卦,就和商代一个叫姬昌的诸侯的命运发生了关联,而且这个关联很特别,因为它的发生地是在羑里,一个国家监狱。周文王在监狱里反复揣摩、思考六十四卦的卦爻象,藉此推演自己、部落和商代的命运。那时,已经有了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周文王将他观摩卦爻象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从此,“无字天书”六十四卦就有了文字的说明,《周易》古经至此形成。周文王从《易经》当中得到了天启,韬光养晦,广结善缘,为10年后他的儿子周武王灭商建周奠定了坚实的基业,他本人亦被誉为“受命之君”。有一种观点认为,《周易》的卦辞是周文王完成的,爻辞则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完成的。这里,我们不必作过细的学术讨论,还是沿用通常的说法,将卦爻辞的写作权亦归于周文王。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在司马迁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情景:孔子晚年研究《周易》,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以至于将贯穿竹简的牛皮绳都磨断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子通晓了《周易》六十四卦和卦爻辞之间的关系,他将自己研究《周易》的心得体会写成十篇文章:《系辞传上》《系辞传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乾?文言传》《坤?文言传》《彖传》《大象传》《小象传》。这十篇文章是专门阐述易学原理,解释《周易》卦爻辞的,被称为“十翼”、《易传》。因为有了《易传》,《周易》就从最初的“卜筮之书”,升华为“德义之书”。孔子,亦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当然,学界对《易传》的作者是有不同看法的,但不可否认,《易传》的主体思想来源于孔子。我们还是遵循古人的说法,将《易传》的著作权归于孔子。

由此而言,《易经》这部中华文化思想的原典,实际上是由三部分构成的:1.八卦及其衍生的六十四卦,作者是伏羲;2.解释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作者是周文王;3.阐释易学原理、解释卦爻辞的《易传》,作者是孔子。这三部分,密不可分,形成了《周易》这部经典的整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