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童子问王圣夫易经讲得好,帝王反

1.朱熹的《伊洛渊源录》,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王君贶尝见茂叔。为与茂叔世契,便受拜。及坐间大风起,说大畜卦(一本作风天小畜卦),君贶乃起曰:‘适来不知,受却公拜,今却当请纳拜。’茂叔走避君贶。”

2.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可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王君贶,即王拱辰(-),原名王拱寿,字君贶。他是宋仁宗时(年)的状元,请大家注意,他中状元时,年龄只有18岁!因为深得仁宗赏识,被赐名为拱辰。

而周茂叔,即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是所谓“北宋五子”之首。他写的《爱莲说》,我们现在都耳熟能详。而他的《太极图说》一文,更是为宋明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3.这个故事是说:王拱辰因为和周敦颐的父亲有交情,两家属于“世交”,所以当两人初次见面时,尽管两个人年龄差别不大,周敦颐还是以晚辈的身份去礼拜王拱辰(或许还行了大礼),王拱辰也接受了。

但聊天期间,外边忽然起了大风,因此周敦颐就谈到了《周易》的大畜卦或者小畜卦(很可能是小畜卦,因为只有小畜卦中才有巽风),王拱辰见周敦颐谈的道理非常得高妙,所以反过来就请周敦颐受他一拜——周敦颐当然不敢接受,就立即避开了。

4.从这个故事里,我们会受到什么启发呢?

反正我觉得,在古代,特别是在宋朝,有学问的人还真是受到尊崇的啊!

推荐悦读

《易童子问》王圣夫:阴爻、阳爻符号,你知道真正代表什么吗?

《易童子问》王圣夫:《春日》诗,是否暗含“易意”?

《易童子问》王圣夫:易经发展史中你可知道有一位丁将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