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知识可以传授,占卜却不一定能教得会

周秋鹏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知名易经学者傅佩荣先生的一次占卜过程,大意是傅先生去机场,想占卜看看飞行是否顺利,于是透过车窗,看前后行驶的汽车,用看到的两个车牌号起卦,然后再通过卦象占断出结果。据文章作者说,结果还挺准的。

看了这篇文章,笔者对傅佩荣先生的占卜本领,有一点点怀疑。这么一位名满天下的易经学者,居然用这种方式起卦,能得到可靠的结果吗。

而笔者不是要否定他。或许他的这个占卜过程,有他自己的理论。比如随机性。一些学易经的人认为,中途随机看到的某种现象,与未来的时间存在着关联性。比如有的人用钱币摇卦,就是取的随机性这个特点。

但是傅佩荣先生的这个起卦方法,能否让他的学生复制?比如别的学生,也是去赶飞机,或者去办什么事,然后沿途看看过往的汽车,用两个随机看到的车牌号,起出一个卦象,然后占断出未来的经历?似乎是行不通的,他们会说法无定法,起卦的方式要随机应变,灵活变通。

也就是说,一个易经学者,可以传授易经方面的知识,比如把整本《周易》原文,用现代的文字和语言解读一遍,让学生知道《周易》原文的具体内容及含义。而且他的解读学生是可以复制的。即他的解读标准是统一的,可以复制到几百个、几千个、几万个甚至无数个学生的头脑里,而且学生也可以把他的解读复制给自己的学生。

但是他的起卦方法,如果学生复制过去,不一定有用。就算教给了学生,也无法复制出他那次占卜的效果。他能告诉学生的只有“随机性”三个字。起卦需要随机应变、灵活机动,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

那么学生实际是永远无法学会他的占卜方法。因为他自己的占卜方法,都是法无定法,一直在变的。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易经是可以传授的,占卜不一定教得会。北宋出过一个邵康节,据说占卜能力出神入化。那么多年过去了,所有的技术都是在应用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邵康节完全可以把他的占卜本领复制给更多的学生,然后一代一代传承至今。为何现在找不到一个比邵康节更厉害的占卜师?

甚至民间流传至今的称得上能神机妙算的人物,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三国时期的孔明,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北宋的邵康节,明朝的刘伯温也算一个,总之不是很多,都是古代的,现代的如邵伟华、张延生、傅佩荣、曾仕强等,已经属于顶尖了,但好像也超不过邵康节、刘伯温。说明这门技术无法复制与传承。

而无法复制与传承的原因,可能就是连起卦的方法都无法复制与传承。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模式与程序。千人千卦,占问同一个事物,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起卦方法,起出的卦象如果加变卦的话也有一千个,然后是断卦的方法有一千种,得到的占断结果有一千个。

这就意味着要成为一个占卜师,不一定是靠参加培训班,或者去听什么课,就能成功的。培训和听课或许可以学到一些易经方面的知识。成为一个占卜师,可能需要一些天赋与灵感,跟艺术家一样,不是光靠学习就能成为艺术家的,学习与培训,最多能成为一个工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