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易经》、《道德经》等中华经典时,必须要掌握三种方法。也是人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利器,更是中华大智慧,
第一、类,也就是分类,把世间万物进行分类。
河图洛书,五行八卦都是中华先圣发明的符号系统,用以认识世界,管理族群。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
五行,是把世间万物分成五种,金木水火土,他们不仅指五种具体的物,更是指功能相似的五类物质;而八卦更复杂,也更科学,分为八种;
在佛学里有“四大”之说,思路相近,也是四种类似功能的东西。但五行、八卦,有“生”,有“交”、有“成”的思想,比起“四大”更接近客观实际。
分类是为了更好了解物,掌握了一种东西,就基本掌握了一类知识。《易经》,不管是符号系统还是文字系统,分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思想。也是人认识世界,管理社会最重要的思想方法。
第二、比,就是比较。
比较各类物的不同,发现每一类事物的特性。孔子在《同人》卦大象里说“君子以类族辨物”,“类族”就是分类的思想。而“辨物”则进入了分辨学习阶段,这就是《大学》里讲得要知道“物之本末”。要认识事物的特性,掌握每种特性为人所用。“格物致知”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喻,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用实际中常见的事物来讲清道理。
《周易》之六十四大象、三百八十四小象都是比喻,老子把道比作水,说“水几于道”,孔子说一个人“朽木不可雕也”,最厉害的是庄子,不但善于比喻,更是设计了很多人和物事;荀子、韩非子师徒更是比喻高手。
不管是“类”、“比”还是“喻”,在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讲道理,也就是从实践中总结,再回到实践中去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再修改,再运用。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对了,这就是毛主席重要思想方法。
用最常见的事物来讲清楚一个道理,毛主席是此种高手,在主席的讲话和文章中比比皆是。比如最有名的“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等等。
学习的目地是为了解决问题,是学以致用。只有学懂了才能用对,用好,起到效果。而所有的书本文章文字,各种体裁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思想,让读者理解掌握,所以文章只是载体,方法只是手段,思想也只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不能被工具困住,成为“本本主义”、“教条主义”。
《金刚经》里有一句非常有智慧的话:“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好好研读这句话,对你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