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经所揭示的一条

《易经》貌似很难,但看懂了的时候,其实也简单——因为它就是在讲故事而已——讲的还是蛮有趣的故事。

而且,它是在一边讲故事,一边说道理,一路给我们诠释社会和人生。

但在《需》这一章节,它突然给我们讲了一个带点恐怖的故事:“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恐怖故事呢?

直接翻译就是:“你刚回到家,进入家门,突然,你家里来了三位不请自来的人……”

多恐怖!人家都已经潜到你家里来了,一声不吭,寒气逼人!

怎么回事呢?

为财而来的。为抢食而来的。读了《需》这一章我们知道,《易经》在这一章是专门说人之所需的。就是说,一个人想发展壮大,想成就一番业绩,你不能急于求成,你得先积蓄好食粮,以及你的各种所需,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连吃的都没有的话,你怎么上路?别人怎么跟着你干事?所以你得先准备钱粮做足准备,好好地等待,等钱粮准备停当了,你才能大声一呼,带着你的人冲锋陷阵去。

于是,你“需于郊”,“需于沙”,”需于泥“,一个劲地做着准备。

终于,你准备得七七八八了,钱粮都比较丰厚了。

但是,世间是复杂的,社会是严酷的,在我们四周,总潜藏着那么些贼眉鼠眼的人,那么些居心叵测的人,那么些见到好处就想分一杯羹的人,甚至不惜为此而撕破脸皮,甚至动刀动枪。

于是乎,某日你刚回到家,刚打开门的时候,神秘的不速之客就来了。

也就是说,抢食的来了,而且力量强大,威胁性极大,你稍敢反抗,稍为处理不当,别说钱粮被抢了不说,恐怕一条小命都未必能保得住。

这时,就关系到危机处理了。怎么办?怎么应对?怎么度过这一劫?

这可能真把我们难住了。我们可能想到报警。但电话还没打通呢,人头可能已经落地了。

我们可能想到站起来拼命。可人家是仨,我们是一呢,怎能保证敌得过人家?

要不,跪下来大喊饶命?恐怕也不妥。如果一跪,钱粮肯定不保了,命能不能保住也难说。

因为人家既然抢了你的钱粮,说不定怕你事后报官,还是一咬牙把你给灭了。

看来相当棘手。问题相当难解决。

你遇到了一场很要命的危机。

怎么办?

没办法的时候,我们还是看看第一奇书《易经》怎么应对这一危机处理吧——

它的处理方式就是:“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抢食的来了,我们不躲起来,也不驱赶人家,而是把人家当作贵宾看待,好好招呼人家,一起品点好茶,喝点小酒,拉拉家常,给人家应有的尊重——得,如此一来,大家就真成朋友一样了,最后啥事都没有。“一笑泯恩仇”嘛。闹不好,今后还能成为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未为可知,所以结局就是:皆大欢喜!

这,的确是很高妙的一种危机处理方式。

简单,不见血腥,但很实用。

还充满了社会哲学。

文/百家号:文字小站(原创)

图:网络

.3.29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