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恩师学习易经奇门堪舆闲谈之二

北京皮炎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风水地理源流,自古即有孔子曰:「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之言,程子依其理续言:「卜其宅兆者,卜其地之美恶也」,足证如至圣先师孔子,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便对于风水地理相当重视,地理之道其来有自。

地理之学,又有一说名为风水,对此,「葬经云: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

再查风水之流派,自古便有:「峦头为体,理气为用」的说法。更有「不知峦头者,不可与言理气;不知理气者,不可与言峦头」之说。峦头与理气并存而不相悖,至今已经成为五术界一致认可的说法。虽然大势如此,但还是有某些偏执者,拘定于峦头或理气的一方,彼此各不相让。但考之先贤论述,则有「精于峦头者,其尽头功夫,理气自合。精于理气者,其尽头功夫,峦头自见」。准此,余老师师持相同理论,特别提到:「形势派注重峦头方位的结合,理气派注重时运生克的原理,虽各有所长,但论到某一定层次,其效应结果是一致的,可谓是殊途同归。」。

理气系列目前五术界最常见的: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飞星派、五行派、玄空大卦派、玄空飞星派、玄空六法派、八卦派、九星飞泊派、奇门派、阳宅三要派、廿四山头派、星宿派、金锁玉关派等等,自古以来风水著述,汗牛充栋,浩瀚如海,门派也是百家争鸣,派别林立。致令风水初学习者,目不暇给,不知该从何下手。纵使各门派专家学者,因囿于师们所限,对于他派的学说理论,也都不得其门而入。

中国人把生命视为大自然的一部份,可以生生不息,故特别重视「风水」。

从中国人对丧葬礼俗的执着来看,先民视死如生,认为死亡即会再生(故又称「往生」),所以要为死者寻找生气之地、即藏风之地,以利投胎转世。故「藏风聚气」的墓地,自然是吾人追求之乐园。再说「藏风」,所藏的是胎内的「风」,即转生之人的一口气,而「水」正是完成再生过程的必备条件。因为「水」象征胞血、羊水、母体,犹如妇女生育过程般,此即风水学中「得水生气」之理论。郭璞?《葬经?内篇》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故能「得水」、「藏风」,亡灵焉能不投胎转世?所以寻找好的风水地,是有其正面的意义在。

就风水美学学理言,美学领域中有「移情作用」,而风水美学就有移情作用,亦即对自己所见到的形体,产生激动共鸣。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认为此句可改为:「乐山者仁,乐水者智。」因为美丽的山水,也是堪舆学研究的主轴之一。古来风水美学,可以下列方式表达:

一、屈曲生动:风水家觅龙(靠山)、察砂(环抱)、观水(水口)、及点穴(穴场),也是遵行屈曲生动的原理。

二、端圆体正:堪舆家主张山的峦头要端正圆净,人类偏爱圆顶建筑,即此观念延伸。而方正的建筑物,则有助于人格的成长。

三、均衡界定:阴阳宅即在营造一个闭合空间、标定界限、左右有抱均衡环境,「龙虎对称」即此观念的产生。

四、谐和有情:而风水师重视明堂点穴,就是要营造和谐有情的环境。

古人在追求风水美学,已隐约可看出古代的环境科学之观点。古代人类阴阳宅选址要件,总喜欢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景观。这种环境观,实渊源于道家回归自然、佛家出世哲学、儒家中庸礼教的观念。这种风水美学是具有层次、有秩序的艺术美感,蕴藏山水灵气空间,也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环境科学观。现代堪舆术讲究磁场、气流、节气等科学论,也不脱离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在唐末,堪舆家分流成两派:一为改革派,是着重峦头之法的形势派,主张宅基宜位于山灵水秀之处。此派肇于赣州杨筠松等人,故又名赣派风水。一为改良派,是着重理气之法的屋宅派,将方位度量细致化、复杂化、神秘化。此派始于闽中,至宋王伋乃大行,故又名闽派风水。两派最迟在元代就已分流,水火不容,互相攻击。在明、清时代,赣派风水占上风,但成为读书人的堪舆学,是城市规画专家或军事参谋家,如元代大都的选址人刘秉忠和明代的刘伯温。闽派多是下里巴人,使用罗经,简化风水理论,特别是无龙穴砂水可观的平原都会区,此派风水具有普遍适用性。其实,笔者认为两派风水理论都可并用,当然,如有冲突,则宜参考峦头学。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蹊,不知地之厚也;不解余老师之学,不知堪舆之博也。」(仿旬子《劝学篇》)一个人的学问如果十分渊博,实属难得,可说是百里挑一;但如果要一个学问渊博却又能够将其学问成功地传授、讲解给一般人了解认识,这又是更困难、更高的境界,诚可谓是万中选一之罕见。

风水,是一门既古老又新颖的学问,从远古洪荒的史前时代起人们就知道如何运用地理优势寻找出最佳的居住地点,例如穴居、我们的祖先将这门学问随着时空、地理的变化不同,而不断地加以拓深发展,让这门运用大自然风水的学问直至今日仍在进步,也在适用,成为一门古老却又新颖实用的活学问。

「堪舆学」为中国独创,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当今,藉电子与平面媒体之赐,广传海内外,均有更加兴盛之势,历代以来堪舆著作多如牛毛,到专业堪舆五术书店一看,有志研究堪舆学者,莫不茫然,无从下手,也不禁赞叹堪舆学术之浩瀚。堪舆这门学问若纯自学,而无明师指引传授「真口诀」,亦就是实务经验的传承,纵使书读得再多也仅止于理论尔,还真难入其堂奥,更别说为人施作阴阳宅造福了。

地理风水自古粗分「理气」与「峦头」,理气各派有其理论依据,然大致上则以易经先后天八卦与河图、洛书演绎而推,相因相成,生化之功,变化不大,亦即较制式化,一般地理师只要下功夫,不难理解。难者峦头也,变化万千,盖因龙脉运行,水局成形,全然不同,九星山体变化无穷。

堪舆界最弱者「峦头」也,不要说纯兴趣研究者,就是很多职业级老师对峦头山法之了解,也是相当有限,余老师「峦头」功夫之深,在堪舆界为真正之高手,追随野外浏山研习,经其一点破,豁然而解。堪舆学高段「格龙」之术,懂者极稀,会用的老师更少,能峦头、理气功夫两备,理论与实务具足,更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