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道,就是守住了天地的根本

治疗荨麻疹北京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311.html

《易经》讲的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顺规律兴,逆规律亡”,人们意识到这法则不可违逆便遵照执行,但也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过分依赖和迷信于此,反而被框住了头脑,甚至有很多人将《易经》视为算命书籍,这就大大地误解了《易经》的真谛,也浪费了这本书给予世人的智慧。

《易经》顾名思义是讲变化的书,不管哪个卦象都只是当下时间段的状态,并非固定不变的结局。

我们学习《易经》,不要死搬硬套,要活跃头脑,动员自身能量与规律协作,不要固守哪一个卦象,而被动地认命。易经智慧:

守住道,就是守住了天地的根本

02

规律二:

若您的世界中没有二元对立,那就是“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的境界了。

原文:“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匀。”

这里的“侯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帝王,而是泛指领导、长辈乃至我们身体国的主人——也就是,我们的心。能守住中正之心,万物资源都会流向你。这里的“守”是守一、守中正——这是天地之根。万物来与去、生和灭,都离不开这个根本。

其实,没必要争辩对错——善者不辩,这才是守一。而普通人几乎都是二元化思维,是守不住“一”的。他们总会想“我这个是对的,你那个是错的”,这就是二元化思想。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带着自我成见的卡点和障碍,以至于压抑了自己、消耗了自己,让自己深陷于狭隘的二元分裂中无法自拔。

“守”是安住。就像守城,敌人攻不进来,就叫守住了。所以,如果外物动摇不了您的境界,就叫“守”;如果有点风吹草动就心荡神摇、无法自持,那就是失了心神之主的位置。

能做到“守一”,就能守住道!多数人尚为无明众生,所以迷的时候居多一些——这个世界流行什么,他们就去追逐什么,他们的心就像没有根的浮萍一样到处流浪。

而行道、悟道之人的心中没有高下、善恶、是非等分别心。当您达到了没有二元对立的境界时,就是“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的和谐共生状态了,那万物都会来归附。

03

规律三:

人偏离中正,为失道;若守住中正,为有道。

原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老子说,如果把真道比作江海的话,那么道之在天下,就像是川谷。江海与川谷虽然都是由水组成的,但两者之间相差甚远。我们说的道、想的道、以为的道,也是如此,和真道相差甚远。

真心为社会大众做事以后,您会发觉自己的磁场越来越和谐广大了。即使如此,得到赞美时,您还要保持朴的无我状态,要把功劳归于天地、归于国家、归于大家。

您要放下、甚至要忘记自己做过什么,只要安住在当下,点点滴滴都按道的原则去做就行了!最终,您的成就将汇聚成大海一样磅礴浩瀚的力量。

道,无名而有大能,有大能而不显,有大力而不见。道超越一切名相,变化不居,周流六虚——道,只能悟,不可说,不可名,不可触碰,也无法占有。我们已经迷失很久、离道越来越远了,如果还是执迷不悟、不知回头,那就真的找不回自己了……

原文:

这就是《道德经》第三十二章全文中所说的: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匀。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人这一生就该读一读《易经》

俗话说,读杂书万卷不如真经一部,这里说的真经就是指《易经》

《易经》这部三千年的经典,回答了“人从何处来,欲往何处去”这类古老的哲学问题,吻合了人们潜意识想宣泄的忧惧与想望,提供了解决吉凶祸福、贵贱穷达等切身问题的办法。

有人说古人的文言文晦涩难懂,一般人真看不懂,那这本白话文版本的《图解易经》推荐给大家,这个版本不仅完整完整将原版的内容收录进去,还将那些深奥的语言,用白话文讲解,通俗易懂。

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让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后,对于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开朗。关键能将里面的智慧实际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而且这套书两本99元,现在99还能干点啥?但是却能让你近距离接触古代先贤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能让你逆风翻盘!对自己以及家人都是最好的,能让你们的日子越过越顺。何乐而不为呢?一本易经,能让你终身受益!

点击下方链接就可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8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