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读易经的智慧1

最近假装斯文,翻了一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书,对于书,向来是很少购买的,多以借为多,向同事,问朋友,最多的当然是图书馆,也因而看书比较随意,只能是大略的方向,然后看到书架上有什么就借什么了,借的好处之一,自然是那一句“书非借不能读”,虽然借了也不一定读,但在紧赶慢赶可以读完的书,还是会将它们读完的,至于读后能否受益,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借的另一个好处当然就是省钱呗。记得上一本看的是快餐版的《一本书读懂四书五经》,还的时候是想借一本详细一点的这一类的书的,找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套新的《易经的智慧》,一套三本,作者是曾仕强先生,几年之前曾看过曾先生作客百家讲坛时的节目,觉得蛮有味道的,于是这次就借了其中的“1”。一直觉得《易经》是一本很深奥的书,而此书最初的样子也确实是一本无字天书,但循着曾先生的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讲解,原本深奥的八卦变得通俗起来,破天荒地两周就将书看完了,因为书的借期是一个月,干脆用剩余的时间再看一遍,于是又有了另一个破天荒——借一次看两遍。书中介绍说:《易经》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明,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古时候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本;然而现代的中国人却很少学过《易经》,即便如此,《易经》的思维方式,仍然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行为里,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经典。看到这里就想起了子曰过的“民可使由知不可使知之”,不用刻意的避讳,不用特意的遮拦,不用用心地说教就已经根植于基因中、渗透到血液里、铭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可以没读过《易经》,也可以不懂《易经》,但生活中处处是《易经》,一举手、一投足,一转念,无所不在。《易经》之妙在于它的灵活、变通,《易经》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固执呆板的,在遵循它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在遵循它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及它最基本的六十卦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从中领悟出一些与他人、与前人所不同的道理。关于人为什么活着?曾先生是这么说的“人活着就是一种责任,不管处在什么地位,只要把本分工作做好,就能实现自我价值。”,除了百家讲坛中见过的曾先生及这本曾先生所著的《易经的智慧1》,对于曾先生的了解并不多,但曾先生实在是尽到了将复杂难懂的《易经》化解成通俗易懂的、足可以让更多人所理解的书的责任了。曾先生说这个社会不缺乏知识,但是缺少智慧,学习知识很容易,但是拥有智慧很难。不管能不能拥有智慧,总之继续看我的《易经的智慧2》吧,继续假装我的斯文吧,顺便消磨一点时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