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精读,感受国学博大精深易经篇

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的认识

《易经·系辞传》曰:“生生之谓易。”又曰:“天地之大德曰生。”以上说明了天地生化万物,它的本能就是“生生”,就是“变化”。所以易就是指“更换”与“变化”。根据东西方学说的论证,认为宇宙的创始,源于气化,本乎自然。老子的自然哲学也提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易经八卦图

以天地自然现象来讲,如日升月恒、朝夕晴雨、春生秋实、沧海桑田;以社会演进来讲,如国家兴亡、社会盛衰、政治兴革、经济起伏;以人事际遇来讲,如得失成败、悲欢离合、吉凶悔吝、否极泰来。一切事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之中,所以虞仲翔注曰:易字从日下月,以正易之名。道藏云: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周易参同契》曰:日月为易,刚柔相推。这些注释,都是取象于日月往来、寒暑更迭的作用,以阐明阴阳夫级、盈虚消息的道理。佛学上说:世事无常,成住坏空。总之,天道、地道的演化,直接间接、无形有形都影响着人道的精神、思想、修养、学问、事业、家庭、婚姻、寿天、得失、成败。那是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换而言之,天道、地道、人道,在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地衍生,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不过天理无或爽,大道本自然。所有的事物,虽然在千变万化之中,然而有其不变的法则,以支持其变。故易之为易,除“变易”以外,尚有“不易”之易及“简易”之易。变易是现象,不易是法则,学易意在探求变易的现象,寻求不易的法则,以确定人类为人处世的方针,指导应变的方法。易之主旨在此,学易的目的也在此。

易学的渊源——三圣治易

汉书艺文志云:“易,人更三圣,事历三古。”这说明易经是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位圣人的集礼创作(孟康注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乃中华文化的滥觞,是学术思想的根源。易学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到现在传说已有六千四百多年了。从时间上来说,历史悠久,事历三古。论其传承系统与派别,也极为复杂,对易理的主张和解释,或各有所宗,或各从其绪,虽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但对易学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并无影响。现就前贤所述,略志如下:

五行相生相克

伏羲画卦

伏羲氏,是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姓风,又名太昊氏。吴就是日月光明的意思。一说他生于距今约六千四百多年前,建都于陈,古称陈国,即今河南开封东部地区。一说伏羲氏出生于我国大西北之文化古城天水,古称成纪,即今之甘肃天水(在其附近麦积山石窟中,仍有早期石碑、雕塑占物,易的解析此类史迹仍待考据)。为中华文化之始祖,秉其天纵之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如足一画开天,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是易经的创始者。

文王作卦辞

文王,姬姓名昌,乃周代始祖后稷十五世之后,相传生于豳州,即今陕西以西地区,殷商时代为西伯侯,因勤政爱民,敬老尊贤,为商纣所忌,被囚于羑里达七年之久,感于时艰,由于忧患意识而专心一志,钻研羲皇所画之卦象,并系之以辞,以阐明每一卦象的意义。

孔子赞十翼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昌平乡之陬邑,即今之山东曲阜附近。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精通六艺,注重礼文,敏而好学,有教无类,乃儒家学派之创始人。孔子晚而习易,孜孜不倦,竟至韦编三绝,足见其精研之深。孔子钻研伏羲八卦之卦象及文王所系之卦辞,认为其意境高深、弥纶万有,唯文字古奥,艰涩难懂,乃立志撰述十翼,阐释易理,以辅助后世之学者。本诸象数,根据义理,探赜索隐,深入浅出。中华文化之发皇,易学之昌明,实有赖于孔氏之弘扬。

内脏五行属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