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教授易经的智慧之易经与命运

1《易经》与《周易》伏羲当年是没有文字的,只有简单的符号,所以,伏羲八卦图是没有文字的,可以说是无字天书。很多人对伏羲八卦进行文字注解,但较为完整的流传至今的只有周文王所写的《易经》,因此《易经》也被称为《周易》。2.《周易》的由来周西伯,也就是周文王,是商朝封在西方的一个诸侯,有做为,得民心。而商纣王无道,不得民心,害怕周文王的壮大。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然后,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周文王很清楚自己处境非常危险,甚至都可能命在旦夕,为了顾全大局,只能忍辱偷生。周文王积累了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认为,人类社会的规律与大自然的规律有很多相通之处。他潜心研究伏羲八卦,煞费苦心的斟酌,推演出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卦名,每一卦名都有卦辞来解释。每个卦都有六爻。爻,变动,仿效。每一爻都有爻辞和注解。六十四卦,环环相扣,完整无缝。3.人为万物之灵这句话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说的。他认为他父亲所写的《易经》的目的是为了教化万民。人为万物之灵是《易经》的宗旨。人是动物的一种,但却是天地间唯一能帮助天地改造自然的动物。所以,那是人之所以为人,而跟其他动物有所区别的所在。4.《易经》为什么很神秘?为什么会变成算命的工具?周文王在狱中写的《易经》,爻辞选用的是卜筮的词句和形式。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商纣王的迫害,很多话不能明言。另一方面,商朝时,人们的智慧未开,非常迷信。周文王认为,选用卜筮的词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那样更易为迷信的人民所重视和接受。从而,这本包含中华民族大智慧的《易经》从诞生起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到秦始皇焚书时,《易经》因被认为是民间卜筮或占卜用的书,是本讲迷信的书,从而逃过一劫。可见,在秦之前,《易经》就被民间用来占卜了。5.术数和易理汉朝时,《易经》被分成两部分来研究,术数和易理。易理重理论,多是读书人在学。而术数在民间盛行,如算命、看风水、选日子等等。这样做,基本上违反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神。《易经》是讲合的,所有的分都是为了合,最后还是要回归太极的状态。单纯的术数就是迷信,一派胡言。单纯的易理,完全的道理,或过分理智,就会使人少情,少同情心,很难安排生活。人要讲情理二字。《易经》真正的用意是希望我们透过对自然的观察,通过一些自然现象的规律,来了解人类社会的规律,并反省自己的处境和应该如何应对。6.如何看待求神拜佛?人们之所以去求神拜佛,是因为人们对无常的人生难以把握,想提前知道自己的命运,希望有什么神秘的力量来保佑自己避免灾祸。但如果烧香拜佛就能让佛保佑,佛就不成佛了。求神拜佛只是提醒我们神明在那里,人不要胡作乱为,要好好管自己,好好修炼自己的品性。举头三尺有神明,是想使一个人有所畏惧,因此不能放纵自己,不能为了自己的需求为所欲为。《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发现,要让老百姓完全听懂道理,很困难。在他选为了实施教化的方法中,祭祀是流传至今的一个。孔子说,祭如神在。要么不祭,要祭的话心中就要有神的存在。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不是害怕他,而是要敬重他才能从他身上学到一些道理。7.怎么看待算命?《易经》“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就是在说,人要了解自然,又顺从自然,就会得到吉祥,不会有不利的后果。所重在人,在自己,有没有悟到天理,有没有悟到自然的道理。《易经》是人本位,人有自主性。算命是他说说看你听听看,有利的尽力就去达成,不利的尽力去避免。趋吉避凶是《易经》要告诉人们的大道理。算命不是叫你听算命人的话,否则你就成了他的奴隶,他就成了你的主人,能控制你,能主宰你。心诚则灵?如果你信它,你就会去配合它。如果你不相信它,你就可以防备它,防备到什么程度,还是全看自己。宇宙的一切都是动态的,随时在改变,人的命运也是动态的,随时在改变。真正会看一个人的命,是从动态里面去了解。8.八卦好像也不是那么神秘世间万物繁多,人类社会复杂多变。人要群体生活,要有定归,要有共同的认识,八卦就是人类最早的共识。有些看似迷信的说法,是为了安全,为了纪律,为了有效。如为了保护尼姑的安全,说见到尼姑会倒霉等等。9.疑问还是觉得术数和易理很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