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十翼”就是《易传》,又称《易大传》。“十翼”是《周易》重要组成部分,那它都讲了些什么呢?
一、为什么称“十翼”
先说“翼”字。“翼”就是附属、辅佐的意思。“十翼”的“翼”,指这十篇文章对《周易》经文有辅佐的作用。
宋代刘牧撰《易数钩隐图·卷下·龙图龟书论上》讲得很清楚:“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仲尼辅之十翼,易道始明。”仲尼就是孔子,孔子创作十翼是《周易》的辅助,由此,易道始得以昌明。
宋代胡瑗撰《周易口义·系辞上》说:“凡此十翼,以释六十四卦之义。”
宋代朱熹撰《原本周易本义·卷末上·原本周易本义序》也说:“孔子十翼,专注义理,发挥经言,岂有异旨哉。”
都指明“十翼”的“翼”就是辅助、解释、发挥《易经》经文的意旨,没有别的意思。
再说“十”字。“十翼”说明共有十篇文章。具体哪十篇,或有异议,但一般认为,“十翼”的“十”,指《易传》有十篇,即《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相传“十翼”是孔子为《周易》所作的注释。
唐代李镇撰《史记注》记载:“正义曰:夫子作十翼,谓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序卦、说卦、杂卦也。”但《史记注》已佚。
宋代胡瑗撰《周易口义·系辞上》说:“所谓十翼之名者,曰:上彖、下彖、大象、小象、文言、上系、下系、说卦、序卦、杂卦。”二说相同。
由此可知,《易传》因对《周易》具有辅助作用,共有十篇,所以称为“十翼”。
二、“十翼”各自讲了些什么
1.彖
《彖》,又称《彖传》《彖辞》,分上、下两部分。《彖》说明《易经》各卦的意义,专门解释卦名、卦象、卦辞,而不涉及爻辞。
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上经乾传第一》:“正义曰:夫子所作《彖》辞,统论一卦之义,或说其卦之德,或说其卦之义,或说其卦之名,故《略例》云:‘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案:褚氏、庄氏并云:‘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为彖也。’”认为,“彖”的意思为断,断定一卦所包含的义理,所以称名为“彖”。《彖》统论一卦的义理,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讲说该卦的卦德,二是讲说该卦的卦义,三是讲说该卦的卦名。
宋代胡瑗撰《周易口义·系辞上》则说得更加简明:“上、下彖,以解文王卦下之辞。”上彖、下彖是用来解释周文王所系六十四卦之下的卦辞。
2.象
《象》,又称《象传》,分为《大象》《小象》两部分。《象》说明《易经》各卦的卦象、爻象。说明卦象的名义,称为《大象》;说明六爻爻象的意义,称为《小象》。
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上经乾传第一》:“正义曰:……总象一卦,故谓之“大象”。”“正义曰:……是夫子释六爻之《象》辞,谓之“小象”。”
宋代胡瑗撰《周易口义·系辞上》说:“大象以释一卦之名义,小象分于六爻之下,以解周公之爻辞。”
3.文言
《文言》,又称《文言传》。《文言》是专门对乾、坤两卦的解释。
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上经乾传第一》:“正义曰:《文言》者,是夫子第七翼也。以乾、坤其《易》之门户邪,其馀诸卦及爻,皆从乾、坤而出,义理深奥,故特作《文言》以开释之。庄氏云:‘文谓文饰,以乾、坤德大,故特文饰,以为《文言》。’今谓夫子但赞明易道,申说义理,非是文饰华彩,当谓释二卦之经文,故称《文言》。”
宋代胡瑗撰《周易口义·系辞上》说:“文言以文释乾坤二卦之理。”
这说明,因为乾、坤二卦在《易经》中的地位特殊重要,所以,《文言》专门解释乾、坤二卦经文所包含的义理,“文”不是文饰,而是乾坤二卦经文,故称《文言》。
4.系辞
《系辞》,又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系辞》是《周易》经文之外全书原理的通论,是《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
“系”意为系属。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系辞上卷七》:“正义曰:谓之‘系辞’者,凡有二义。论字取系属之义。圣人系属此辞於爻卦之下,故此篇第六章云:‘系辞焉以断其吉凶。’第十二章云:‘系辞焉以尽其言。’是系属其辞於爻卦之下,则上下二篇《经》辞是也。文取系属之义,故字体从‘毄’。又音为系者,取刚系之义。卦之与爻,各有其辞以释其义,则卦之与爻,各有刚系,所以音谓之系也。”说明,《系辞》是圣人系属于《易经》卦、爻之下的文辞。文取系属之义,音取刚系之义。
《系辞》之所以分为上系、下系二篇,孔颖达《周易正义·系辞上卷七》引何氏说:“分为上下二篇者,何氏云:上篇明无,故曰‘易有太极’,太极即无也。又云‘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是其无也。下篇明几,从无入有,故云‘知几其神乎’。今谓分为上下,更无异义。有以简编重大,是以分之。”因为,上系阐明“无”的义理,下系阐明“几”的义理,所以,《系辞》分为上下二篇。
宋代胡瑗撰《周易口义·系辞上》说:“此系辞,以统言天地之渊奥,人事之终始。”《系辞》统论天地深奥的道理,人事的始终。
5.说卦
《说卦》,又称《说卦传》。《说卦》用来解释八卦的性质、方位、象征意义以及重卦的由来。
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说卦卷九》:“正义曰:《说卦》者,陈说八卦之德业变化及法象所为也。孔子以伏牺画八卦,后重为六十四卦,八卦为六十四卦之本。前《系辞》中略明八卦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又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又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然引而伸之,重三成六之意,犹自未明;仰观俯察,近身远物之象,亦为未见。故孔子於此,更备说重卦之由,及八卦所为之象,故谓之《说卦》焉。”
宋代胡瑗撰《周易口义·系辞上》则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卦以陈说八卦之德业。”
6.序卦
《序卦》,又称《序卦传》。《序卦》说明《易经》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
宋代胡瑗撰《周易口义·系辞上》说:“序卦以序六十四之次叙。”
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卦卷十》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正义曰:《序卦》者,文王既繇六十四卦,分为上下二篇。其先后之次,其理不见,故孔子就上下二《经》,各序其相次之义,故谓之《序卦》焉。……韩康伯云:‘《序卦》之所明,非《易》之缊也。盖因卦之次,讬象以明义。’不取深缊之义,故云‘非《易》之缊’,故以取其人理也。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师》《比》之类是也。变者,反覆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大过》《颐》《中孚》《小过》之类是也。且圣人本定先后,若元用孔子《序卦》之意,则不应非覆即变,然则康伯所云‘因卦之次,讬象以明义’,盖不虚矣。”
《序卦》依托《易经》周文王所定卦序,以两卦为一组,或覆或变,用对立统一思想,从天地万物说起,借助卦象或者卦义,试图阐明六十四卦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条。
7.杂卦
《杂卦》,又称《杂卦传》。《杂卦》说明各卦之间的错综关系。
胡瑗撰《周易口义·系辞上》说:“杂卦以辨众卦之错杂。”
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杂卦卷十一》则分析的较为详细:“正义曰:上《序卦》依文王上下而次序之,此《杂卦》孔子更以意错杂而对辨其次第,不与《序卦》同。故韩康伯云:‘杂卦者,杂糅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也。’虞氏云:‘《杂卦》者,杂六十四卦以为义,其於《序卦》之外别言也。’”
《杂卦》把六十四卦分为三十二对,两两一组,一正一反,用一两个字解释其卦义和相互关系,与《序卦》不同,是用相反相成的观点对六十四卦所作的一种解释。
你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