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易经》的系辞
《系辞.下》最后一章有句话,原文是这么说的: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这句话的关键是“近而不相得则凶”。有生活阅历的人一般都能理解,因为和人走得太近,关系曾经非常密切,最后给自己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给自己造成灾难,令自己后悔不已。这样的事情,很多人都有过亲身经历。
陌生人给自己造成伤害的几率比较小,能给自己造成伤害的,往往是那些关系曾经很密切的人,往往是那些围绕在自己身边的人,有时甚至是自己的亲人。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是生活中的经验总结,也是《系辞》对《易经》64卦,爻的概括之论。《系辞》之论不仅仅适用于人事,《系辞》之论乃天地万物之论。
正因为《系辞》之论是概括之论,《系辞》之论是天地万物之论,所以有时候《系辞》里的有些文字,不太容易理解,因为它是经过提炼总结的,天地万物间的自然规律,因为它是经过提炼总结的,形而上的道。
“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这样形而上的道,非常简单,非常容易理解,可是人在没有经历,没有阅历的时候,人在年轻的时候,有多少人会相信呢?往往都是事情发生以后,给自己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带来灾难以后,才能真正的理解,才悔之晚矣。
《易经》64卦,爻,满篇都是“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这样非常简单实用的,形而上的道。
《易经》64卦,爻为我们总结的“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这样非常简单实用的,形而上的道,指导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活,甚至已经融入每个人的基因,百姓日用而不知。
有些人却因为自己不读《易经》,不了解《易经》,反而把《易经》当作封建迷信,把《易经》当作文化糟粕,欲除之而后快,不仅辜负了作《易》圣人忧天地万物之心,更有以自取,实在不值一笑。
“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这样形而上的道。虽然非常简单实用,容易理解,没有亲身经历却不容易相信它真的会发生。就像不读《易经》,就不知道,总论《易经》的《系辞》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句概括之论。
“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这句《系辞》里的概括之论,《易经》《睽卦》的六三爻,就是明显的例证之一。今天试以证之。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睽卦》六三爻的爻象
《睽卦》六三爻,以阴爻处阳位,处不得正,六三阴爻,又在下卦兑卦之上,处不得中。全卦之中,和《睽卦》六三爻离得最近的,是九四、九二这两根阳爻。
六三阴爻,九二、九四阳爻之间,先不说他们往常的关系密不密切,在《睽卦》之中,在《睽》之时,在整体环境处于乖离、分离、离散、猜疑、甚至反目不和的时候,至少六三和近在咫尺的九二、九四阳爻之间,关系是有罅隙,有龌龊,有摩擦的,是不相得的。这是从整体上来理解,在《睽》之时,六三爻与九二、九四阳爻之间,近而不相得之义。
《睽卦》六三爻与九二阳爻之间,近而不相得。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睽卦》六三阴爻,在九二阳爻之上,就像一个阴柔之人,处不得正,又处不得中,却在阳刚贤明处中的九二之上,踩着九二,在《睽卦》这样一个纷争的环境当中,六三、九二不相得之情可知。
《睽卦》六三爻与九四阳爻之间,近而不相得。在于六三阴爻,在《睽卦》之正应为上九,六三阴爻在《睽》之时,欲上行与上九合《睽》,而九四阳爻直接挡住了六三阴爻的前进之路,六三、九四不相得之情可知。
在《睽》之时,在乖离、分离、离散、猜疑、甚至反目不和之时,六三阴爻与九二、九四阳爻之间,近而不相得,结果会怎么样呢?且看六三爻辞: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先来看结果之一:其人天且劓。我们都容易理解劓是一种把鼻子割掉的刑罚,看过《大秦帝国》的朋友,都知道秦惠文王的老师、秦孝公的大哥公子虔,因为太子犯法,被商鞅割掉了鼻子,公子虔受到的就是割鼻子的劓刑。
先读劓字,是为了方便理解劓之前的天字,这两个字之间,是用一个且字连在一起的,这就容易理解,用在这里的这个天字,是古代的另一种刑罚,有人说这个“天”字是把头发剃光,有人说这个“天”字是在额头上刺字,不管怎么样,这个“天”字都可以理解为一种古代的刑罚。六三:其人天且劓。六三受到了两种刑罚。
六三受到的这两种刑罚,来自哪里呢?一种刑罚来自上面的九四,天在上,额头上刺字在上,额头在上。一种刑罚来自下面的九二,鼻子在下,割鼻子的劓刑在下。
在《睽》之时,六三和九二、九四近而不相得,其结果就是六三被搞得头破血流,又是额头刺字,又是割鼻子,伤害之大,其凶、其悔、其吝可想而知,六三:其人天且劓。可为“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之有力例证。
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为人不可不知,处《睽》之时,更不能不诫。
今天借《睽卦》六三,以证《系辞》之论,篇幅所限,未能全部解读,抛砖引玉,以待大家,余爻有三,来日方长,感谢阅读!!!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